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45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客观方法对1961—2016年中国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其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38.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一年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综合强度强,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现象有关。一年中,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3月6日,末次出现日期平均为11月14日;1961—2016年,我国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呈明显提前、末次日期呈显著推后、暴雨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年发生总频次呈微弱增多,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和综合强度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南方型区域暴雨过程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基本一致;北方型首次日期呈提前、末次日期呈推后趋势,发生频次有微弱减少趋势,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综合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2.
以气温、降水格点数据为基础,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中国气候生产潜力(CPP),并从气候的角度估算了耕地上气候资源潜在可承载的人口数,以便增强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气候资源最大人口支撑能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CPP总体呈突变性增加趋势,1987年为突变点,年最低、最高及平均值分别为689. 18、814. 56和744. 05 g·m-2·a-1。空间上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带状分布,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大部,最高值达2103. 56 g·m-2·a-1;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最低值为39. 28 g·m-2·a-1。2001—201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CPP年平均值相对于1961—2010年多年平均值变化幅度不大,变化比例高的地区基本上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其中增加的区域达82%,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新疆西部、西藏北部及青海大部,远大于缩减的区域(17%)。1995—2010年,基于公里网格的耕地气候潜在可承载人口为46—2180人·km-2,全国平均值最低的年份为1130人·km-2,对应的实际人口为0—49729人·km-2,全国平均值均不高于137人·km-2;全国实际总人口为11. 43—13. 04亿,耕地气候潜在可承载总人口为19. 72—20. 22亿,前后比值为58%—65%。这表明,中国耕地生产力未达到气候生产潜力,尚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实际人口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没有超出气候资源潜在可承载的最大人口,然而在少数省市(如生态环境脆弱的青海省以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已超出。  相似文献   
23.
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对我国史料中所载气候信息进行了评价。结论是:①对于史料所载的某一气候事件,我们将其状态分辨取越细,所获取的信息越少;②在分析过程中,对误差要求低些,所获取的信息反而高些;③就已记录的气候事件而言,官方组织的记载所提供的气候信息最多,私人笔札次之,方志类书最次。  相似文献   
24.
Summary A simplified approach for prediction of transient climatic conditions in an underground airway os presented. The dry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airway is calculated using a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whereas the wet surface temperature is determined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pseudo-base-temperature of air and using the value of thermal gradient at the dry surface as obtained from the finite difference s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in the dry rock. The air-current temperatures are regularly evaluated after a suitable time span so as to simulate a real-case situation, and the re-evaluated air-current temperatures are used for further calculations. For increasing age of the airway the wet surface temperature obtain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with an appropriate value of thermal diffusivity, is compared with its value determined by the pseudo-base-temperature approach.  相似文献   
25.
局地云量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钱云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4,13(2):169-177
本文用统计得到的东半球夏季平均云量资料,利用改进的云-辐射计算模式,在三维有限区域模式中模拟局地云量变化的气候效应。模拟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和热带辐合带云量变化造成的气候效应都主要表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在低反照率时,高原地区云量减少使该地区地表加热,引起高低空气压系统加强;高反照率时结果相反。热带辐合带云量减少会引起青藏高原地区降温和气压系统减弱。  相似文献   
26.
广州市蔬菜生产布局与“渡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东 《热带地理》1994,14(2):127-131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蔬菜供应出现淡季的主要原因,指出现行蔬菜生产布局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改善淡季蔬菜供应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7.
中国西部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韦志刚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3,12(4):347-354
本文利用台站及卫星资料建立了中国西部积雪30年逐月时间序列。该序列是目前资料时间最长、最好的序列,为研究该区积雪月际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中国西部冬春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平均为负相关趋势,与6月降水的相关分布较有规律,冬春多(少),其它地区6月降水偏多(少)。我国西部多(少)雪对6月从份500hPa高度的变化是:高原北边高纬高度降低(升高)及副热地区升高(降低),有(不)利于高  相似文献   
28.
模拟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给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9.
历史上10年—100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并通过个例分析指出了华北地区气候跃变和季风环流形势的可能联系.本文还对10~1—10~2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发生频率和变化程度作了一般估计.  相似文献   
30.
浅议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吴正 《地理学报》1991,46(3):266-276
本文根据作者在我国沙漠地区的多年研究工作,对沙漠化的概念含义、我国沙漠化的成因和沙漠化现状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