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0篇
  免费   1650篇
  国内免费   2180篇
测绘学   2087篇
大气科学   3780篇
地球物理   2347篇
地质学   2905篇
海洋学   1041篇
天文学   162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地理   170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731篇
  2007年   798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可靠性约束下的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潘斌 《海洋工程》2003,21(2):26-31
在管网系统满足一定可靠度的基础上,以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对系统进行了优化,求出了满足一定可靠度指标的费用最小的管网布置方案。对树状网络可靠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一个0-l规划模型,并运用图论和网络理论将管网系统的优化问题转变为求可靠度至少为α的网络固的最小生成树问题。  相似文献   
72.
Studie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the Duplin River, of the tidal exchange of POC and DOC in the marsh, of the standing stock and movement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wrack in the Duplin, and of the removal of carbon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marsh by rain were conducted at Sapelo Island, Georgia in order to test three hypotheses about export of carbon from the Duplin River watershed. We found that the gradients in POC and DOC concentrations are such that carbon is being transported down the Duplin River throughout the year, although in smaller quantities than previously believed. In contrast, almost all tidal exchanges within the marsh result in deposition of carbon. Most of this deposited carbon is subsequently eroded as a result of rain falling on the exposed marsh surface, and is washed back into the tidal creeks. This cycle of deposition and erosion is a possible mechanism keeping POC in the thin aerobic surface layer of the marsh, thus increasing its availability to detritivores and aerobic microbes. The standing stock of wrack is only a fraction of the S. alterniflora produced each year, and its export is a negligible term in the carbon balance equation.  相似文献   
73.
A novel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a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CRCB)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Nin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hich had been working in an aggressive environment for more than 10 years,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Comprehensive tests, including flexural test, strength test for corroded concrete and rusty rebar, and pullout test for bond strength between concrete and rebar, were condueted. The flexural test results of CRCBs reveal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cracks on the beams shows a fractal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CBs is then studied. A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is established by the u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as the corrosion index, together with the basic intbrmation of the beam. The validity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satisfactory resuit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74.
田丰  文鸿雁  张静 《海洋测绘》2007,27(4):23-27
使用多项式和切比雪夫(Tchebyshev)多项式分别对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未来沉降值,其中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外推效果较好;应用前向BP神经网络对两种不同的单因子输入模式进行非线性函数逼近,并进行了不同采样步长的比较,实例表明将时间点作为网络的输入对沉降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5.
碳水化合物的组合合成是一项新兴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用于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的寡糖及拟糖物。液相与固相合成技术可以极大地加快药物研究与开发进程。作者针对该技术在碳水化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6.
南海中部海区次表层NO2^——N的最大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2,11(2):138-14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区综合调查所获得的NO_2~--N及有关参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NO_2~--N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NO_2~--N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0.54μmol/L之间,其中小于0.05μmol/L的测定值约占测定总数的82.1%,而大于0.05μmol/L测定值基本上出现在50~150m层。文中还对该海区次表层NO_2~--N最大值形成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密度跃层的终年存在、铵的氧化和浮游植物的代谢过程是调查海区次表层NO_2~--N最大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东海黑潮热输送及其与黄淮平原区汛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日本气象厅1956—1990年PN(G)断面观测资料分析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变异特征,并探讨其冬季热输送与黄淮平原区汛期(6-8月)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潮通过PN(G)断面多年平均的热输送达15.74×1014W,其中冬季热输送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别明显;冬季热输送年际变化的周期主要为对.23.4a、3.5a、和2.6a,长期变化总趋势是70年代末以前各年热输送距平均为负值,对年代末接近多年平均值,进入80年代各年距平值不仅为正且逐年增大;东海黑潮冬季热输送与黄淮平原区汛期降水具有相近的长期变化趋势,两者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
根据1963-1992年嵊山海洋站2月海气感热输送和22a太阳磁周期与降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的综合预报指标,用此指标,对1993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进行回报,结果与实况一致。  相似文献   
79.
江苏岸外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君  张忍顺 《海洋通报》2003,22(3):23-30
2000年1月16日在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二分水滩脊选取三条断面,进行底质沉积物采样及滩面高程测量。共采集样品27个,对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粒度组分及其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滩面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GIS支持下的长江口拦门沙泥沙冲淤定量计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实现了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了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结果表明,155a来拦门沙总的趋势是不断淤积,但不同时期淤积速度大不一样,个别时期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这主要与动力条件的波动有关.1842~1997年,共淤积泥沙38.10亿t,平均每年淤积0.246亿t,约占长江来沙的5%,年均淤厚为1.1cm泥沙淤积部位主要在九段沙、横沙及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三处.发生冲刷的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1.4%,主要在北槽,北港上段和南槽局部也有轻微的冲刷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