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的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热带大气沿赤道东传的季节内振荡(MJO)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6月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与前汛期(4—6月)期间其它月份不同,对6月广东省降水正(负)异常有指示意义的是强MJO事件的第3(第6)位相。当赤道MJO处于第3位相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随副高边缘向广东输送明显加强,广东水汽通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广东降水加强。而第6位相的情况基本相反。强MJO第3位相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的物理机制与大气对东印度洋非对称热源的响应有关。2010年6月广东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MJO强度较强且处于第3位相这种活动状态密切相关,进一步证明赤道MJO活动对广东6月强降水的重要指示作用。该结果有助于拓展广东强降水的预报思路,结合动力模式产品将有助于延长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82.
《岩土力学》2005,26(8):1226-12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3月20日正式批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50490270)立项启动。何满潮、钱七虎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项目依托单位。2004年6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启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首席科学家何满潮教授、钱七虎院士主持了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标志这一项目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3.
就1998年6月闽江发生的本世纪内最大一场暴雨洪水的天气成因、发展过程及特性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98·6"洪水是由历时17天的暴雨过程形成的,雨峰多且相互衔接,从而形成这场峰高、量大、多峰的特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84.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历史资料记载太白山冬夏积雪,近34 a太白气象站记录的高山积雪6月平均为0.2 d,眉县气象站为2.6 d。为了了解气象站高山积雪记录是否有很好的代表性,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太白山高山区6月积雪情况和天气气候特点,2018年6月2-3日对太白山天圆地方至拔仙台较大范围高海拔地区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两处山体阴坡积雪,3日清晨大爷海水面有薄冰,大爷海至大文公庙之间的路边有正在消融的冻土和小冰柱。2-3日太白和眉县气象站都没有观测到高山积雪,但是监测数据说明太白山高山区部分时段气温低于0℃。由此可知太白和眉县气象站6月没有观测到高山积雪时,高山区个别地方有积雪,当气象站观测到高山积雪时,高山区积雪的面积应该比较大,说明气象站高山积雪记录有较好的代表性,也说明太白山山脚盛夏山顶寒,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85.
2020年6月9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发生ML3.4地震,该地震发生在1709年中卫南7?级地震的极震区内,且震中位于以往弱震相对偏少的地区。本文利用宁夏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6月9日中卫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震源矩心深度,并用Hash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且得出了两种方法的震源机制中心解。结果表明,gCAP方法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55°,倾角79°,滑动角?20°;节面II走向348°,倾角70°,滑动角?168°,震源矩心深度为12 km。而Hash方法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344°,倾角89°,滑动角176°;节面II走向74°,倾角86°,滑动角1°。两种方法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节面I走向255°,倾角87°,滑动角?11°;节面II走向346°,倾角80°,滑动角?176°,主压应力轴走向主要为NE向,其中gCAP方法结果与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最小空间旋转角相对最小,为12.09°。结合过去地质构造资料,推测2020年6月9日中卫ML3.4地震的主要错动方式为左旋走滑,且断层面为NEE向节面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