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章通过对黔东南排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的讨论,认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地层,成矿流体是建造水和大气水混合的地下热水,矿床为中低温地下热水渗滤成因,是燕山晚期成矿流体在构造应力及热动力的驱动下循环淀积所形成.  相似文献   
132.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且有较好的储层。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层的岩性、孔隙状况等地质特征,以贵州东部三都-丹寨剖面寒武系地层为例,分析了各组段的岩石学特征,确定了其沉积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现有岩石孔隙等特征的相应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白云化作用是该区的主要成岩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寒武统都柳江组-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下形成大套厚层的白云岩。埋藏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是该区中上寒武统的典型特征,有利于改善碳酸盐岩的储层物性。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等对储层孔隙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并列出了黔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各层组的成岩演化史。  相似文献   
133.
1 气候概况1 999年我州气候总的特点是 :气温正常略偏高 ,冬春秋偏高 ,夏季偏低。降水分布特征为 :冬春降水严重偏少 ,出现冬春连旱 ,在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春旱尤为严重 ,5月下旬至 9月上旬降水正常略偏多。秋绵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基本上未出现 ,属于风调雨顺之年。2 主要气象要素变化2 1 气温全州年平均气温为 1 6 6℃ ,较常年偏高0 6℃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 1 5 1~ 1 9 0℃ ,较常年偏高 0 5~ 0 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 9℃ ,8月 8、9日分别出现在锦屏、镇远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3 3℃ ,分别于 1月 1 2日和 1 3日出…  相似文献   
134.
徐石辉 《西部资源》2022,(1):119-121
黔东南老文溪重晶石矿床位于江南复合造山带铜仁褶皱变形区与榕江加里东褶皱区榕江开阔复式褶皱变形区过渡地带,地质条件简单,成矿条件优越,矿床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寒武系纽芬兰统老堡组上部,矿体形态简单,呈层状—似层状单一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严格受地层、岩性和岩相控制,可细分为块状重晶石矿、纹层状—条带状重晶石矿、透镜状...  相似文献   
135.
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及气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平  冯晓云韦波 《广西气象》2005,26(A01):166-168
以降雨量、蒸发量和前期降雨量为参数,定义了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并用该指数对黔东南的夏季干旱进行了等级划分;计算了1971~2000年夏季干旱指数,以此对黔东南夏旱的气候规律作了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6.
利用1961—2015年共55 a黔东南地区16个气象观测站实时降水量观测资料,建立相当暴雨日数和雨日数的时间序列,分析黔东南地区相当暴雨日数与雨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黔东南相当暴雨日数的分布是以西南侧的雷公山脉为中心沿东北方向递减,雨日数则以东部和西部为大值区,南部和北部为小值区;相当暴雨日数主模态分别为西北—东南向递减的同位相型、西南—东北向为反位相型;雨日数主模态以西北至东部一线为中心,向两边递减的同位相分布,这与地形对降水机制影响有很大关系。相当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雨日数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相对稳定变化,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当暴雨日数和雨日数均具有2 a左右的主周期变化,雨日数还具有11 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7.
黔东南大地构造条件特殊,其北西侧为扬子准地台(Pt),南东侧为华南褶皱带(Pz1).在该范围内大部分铅锌矿床分布在凯里—三都深大断裂带两侧,许多铅锌矿床具有“界面控矿”之特点.通过研究,这些控矿界面可划分为深大断裂界面、岩体侵入界面、硅—钙界面三种主要类型.各类控矿界面对铅锌矿床的区域成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9.
陈平 《地图》2010,(6):112-117
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锦屏县,“隆里”两字的意思是“隆盛之理所”。这座瑰丽的古城堡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古城居民的祖上来自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因此保留着江南一带的文化特色。600多年来,隆里居民很少与城外的少数民族交往,形成了“文化孤岛”现象。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隆里古城一直默默坚守、传承着汉文化。  相似文献   
140.
九星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组分复杂、多阶段成矿特征显著,为研究不同阶段流体成矿作用及其演化特征,本文对该矿床成矿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氢氧同位素组成和LA-ICP-MS原位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可分为S1石英-磁铁矿、S2石英-铜硫化物、S3石英-铅锌硫化物和S4石英-少量黄铁矿或磁铁矿四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和富气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40~280℃、盐度为6%~12%NaCleqv、密度为0.737~1.060 g/cm3,具中低温、中低盐度和中低密度特征;从S1~S4,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SMOW值为-57.0‰~-32.7‰,δ18OH2O值为3.4‰~4.5‰,反映成矿流体的水大都来源于变质水,仅在成矿最晚的S4阶段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此外,各阶段成矿流体中均富含Fe、Cu、Pb、Zn等主要成矿元素,具明显的多金属成矿特点。S2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相对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