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6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91.
统计分析历史资料,得出硇洲岛海区的以3月为最多,轻以12月和1月为最多。一次程最长16d,平均3d,在02时的温度为19 ̄20℃,24h变温为+1℃,吹偏南风、风速小、相对湿度为99%等条件下最有利于成。各成气象因素的主段均短,对应日多,对应日机率变化规律;次段虽长,对应日却少,规律性差。  相似文献   
592.
利用小平岛观测站1993~2002年10年季(4~7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小平岛海区的气候统计特征;采用0-1时间序列周期分析的方法,对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讨论;利用双向差分模式建模,并进行外延,预报未来出的日期,结果较为理想.作为该海区的短期预报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593.
北京雾与霾天气大气液态水含量和相对湿度层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空气中的水汽层结变化对、霾生消的影响,对北京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相对湿度及液态水含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时序图对预报、霾没有参考意义,无论是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数值的大小,还是大气总液态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都不能预测、霾的生成与消散。但不同时刻大气液态水含量的廓线图对、霾天气的预报还是具有指示意义的,因为、霾生消前后大气液态水含量层结变化明显。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况的、霾天气发现:、霾生消前后均无降水出现和先出大后降水的情况,即降水后消散的、霾天气,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和液态水含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3 km以下;对于先降水后出大的情况,整层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都很明显,液态水含量的变化主要在3~7 km之间。由于降水既可以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又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水汽,因此降水既是大形成的有利条件,也是大消散的有利条件。有降水出现的大天气,有饱和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或接近100%),无降水出现的重霾天气,则没有饱和层,且整体相对湿度偏低。  相似文献   
594.
辽西凌源迷山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和Mn/Sr比值数据反映了碳酸盐岩的原始沉积特征.δ13CPDB数值范围-2‰~2‰,δ18OPDB数值范围为-10‰~-4‰,其平均值分别为0.15‰,-6.2‰,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旋回性变化特征.在迷山组一段中上部,δ13C表现出明显的正漂移,可能为藻类的大量繁殖、有机碳增加所引起.δ18O的增加为气候变冷和冰川作用的结果.在δ13C为负值的层段,δ18O数值较高.碳氧同位素组成的这种特征可能与海平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95.
近年来,川西龙门山地区泥盆系观山组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但对观山组展布特征仍然认识不清,导致岩相古地理研究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为厘清龙门山地区泥盆系观山组分布特征,作者基于平衡剖面技术,建立了恢复挤压断裂带内任一露头点挤压之前所处位置的方法。文章首先定量恢复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中、南三段剖面;利用恢复剖面,建立了野外露头点(或参考点)现今位置与其在观山期所处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该函数关系,对龙门山断裂带内38个参考点的初始位置进行了恢复,并编制出观山组地层厚度分布图及岩相分布图。研究发现,龙门山断裂带总体推覆距离在40km左右;观山组沉积期间,川西龙门山地区彭灌古岛与都江堰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厚度中心,地层总体呈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分布格局;彭灌古岛西侧至桂溪-沙窝子一带观山组沉积厚度较大,可能与其位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有关。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系观山组的平面展布恢复,可为观山期岩相古地理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6.
天津东丽湖CGSD-01井位于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该井设计井深4000 m,完钻井深4051.68 m,该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分段取心钻进获取各地层的地质资料。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尝试不同的取心钻具与钻进方法的组合,探索出一种高效的取心钻进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三开迷山组复杂地层岩心采取率低的难题,并高质量地达到了取心要求。通过对各技术方案的取心对比分析,总结了地热深井取心钻进的关键技术,以期对后续的钻探取心提供技术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97.
赵兵  王建坡 《沉积学报》2004,22(1):47-53
根据生态地层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将区内观山组划分为五个古生物群落,即Amboglossa-Emanuella群落,Septascolipora-Frachastraea群落,Variatrypa-Ypsilorhynchus群落,Stringocephalus群落及Zhonghuacoelia-Leiorhynchus群落,并讨论了各群落的生物组成、相对丰富度、生态环境及群落时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观山期生态地层格架.重新认识了龙门山区Ypsilorhynchus的时限.研究表明,生态地层能提高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及古生物化石的地层价值,为认识古环境及沉积盆地演化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598.
气溶胶粒子对城市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在三维模式内增加气溶胶粒子的长波辐射效应,旨在运用模拟的方法研究夜间城市气溶胶粒子对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运用重庆市的地形及有关资料,模拟了重庆市冬季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与不考虑气溶胶粒子情况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存在,由于其温度效应,使地面形成时间推迟,低层含水量普遍减小;适量的气溶胶粒子有助于重庆向高处发展;当气溶胶粒子成倍增加后,对的形成和发展均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99.
WT-1型探测仪是国家计委的投资项目,于1997年7月实施,1999年8月~11月进行了性能样机的定标和现场试验。针对试验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项目组在研制正式样机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制和试验。 硬件:结构上将发射器和接收器朝下,有利于减少背景光干扰;发射器采用高能量的砷化镓红外二极管作为光源,适当提高了发射功率,通过反馈回路监测、调节发射器的光强,确保光源稳定性。接收器采用高灵敏度的光敏管感应大气中各种粒子颗粒散射的光脉冲信号,电子线路中采用了低噪声、高灵敏度同相放大检波电路,并经相干累积,有  相似文献   
600.
王环玲  徐卫亚  童富国 《岩土力学》2008,29(9):2397-2403
岩质滑坡除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有关外,泄洪雨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催化剂。通过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关系,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渗流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起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有泄洪雨影响的饱和-非饱和渗流与应力耦合三维有限元程序,通过迭代求解达到两场耦合目的。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边坡的地表信息、开挖信息、岩层分界信息以及排水洞和帷幕信息等,建立起边坡地质模型。通过耦合计算,详细分析了耦合后边坡岩体的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等。计算结果表明,雨区的边坡稳定与渗流场变化有着重要关系,在评价边坡稳定与否时,要考虑渗流场对其影响。计算成果为实际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