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3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1566篇
大气科学   1223篇
地球物理   460篇
地质学   685篇
海洋学   58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50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8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41.
本文就目前上海市建筑工程项目规划竣工验收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和一般测量方法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42.
陈静  陈帆飞  周强 《测绘通报》2011,(7):27-29,36
采用地形分块晕渲的策略,根据不同地形尺度,采用不同的晕渲方法对全球地形数据进行多尺度晕渲。在此基础上,以WCS方式提供全球地形晕渲数据服务,最后通过试验对上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43.
基于DEM的小流域土地利用分析模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M数据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土地利用分析模型,实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影响下的空间分布现状的分析和显示,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44.
我国陆地边疆人口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辉  吴瑞 《地理空间信息》2011,(5):109-111,114
以我国国境线内50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分析我国陆地边疆地区人口总体分布,结果符合黑河-腾冲线的规律,再叠加分析我国陆地边疆地区人口密度曲线与地形剖面线,总体探究了人口空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最后分别统计分析人口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及坡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我国陆地边疆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的内在机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45.
针对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冗余数据多、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扇形划分的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化简方法.首先根据设定的初始扇形块半径和弧长计算整个点云范围内的扇形块参数;然后再将点云按坐标分配到相应的扇形块中;最后对每个扇形块中的点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得到化筒后的点云.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  相似文献   
946.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陈明轩 《气象》2011,37(7):802-813
本文基于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和动力场,并结合多种稠密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09年7月22日一次弱天气尺度强迫下雷暴在山区和平原增强的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过程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不明显,对流前期地面弱冷锋,是此次雷暴新生的触发机制,高层冷平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稳定维持和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是本次雷暴增强的必要条件。雷暴从河北北部移进北京西北山区后,在下山和到达平原地区时,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发展增强阶段。雷暴第一阶段下山增强,地形强迫起着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形斜坡使得雷暴冷池出流下山加速与稳定维持的偏南气流形成了强的辐合区;(2)地形抬升使得偏南暖湿入流强烈地上升,从而加剧了对流的发展;(3)地形抬高了冷池出流高度,使得出流与近地面偏南气流构成随高度顺转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暖空气之上有冷平流叠加,使得雷暴前方的动力和热力不稳定增强。雷暴第二阶段在平原地区再次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完好的雷暴到达平原地区后,其冷池与低层暖舌在城区(朝阳地区)的对峙,产生了强的扰动温度梯度;强的冷池出流与势力相当的偏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的辐合上升气流,并与下沉气流在较长时间内共存;冷池出流形成的负涡度与低层切变产生的正涡度达到近似平衡状态。运用RKW理论,三者导致雷暴前方低层的辐合抬升最强,最有利于雷暴的维持发展。  相似文献   
947.
地形影响热带气旋“泰利”降水增幅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的融合资料,采用WRFV2.2模式研究了热带气旋“泰利”(0513)降水增幅过程中的大别山地形效应。结果表明,大别山地形对“泰利”降水影响明显,改变了降水增幅的中心位置,降水强度增幅约为15%,但是降水增幅是否发生与大别山地形无关。大别山地形的存在导致了地形辐合线和...  相似文献   
948.
建立了高山峡谷场地的动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攀枝花地震动作用下场地水平峰值加速度(HPA)的衰减效应,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场地HPA传播特性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HPA随深度增加而衰减,HPA在坡脚处比在峡谷处要低一些;在山顶处有放大效应,但放大系数比实际震害要小一些;HPA衰减程度随着阻尼比和模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坡比增加而减小,且不受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影响;在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波的卓越频率接近计算模型的自振频率时,场地衰减程度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分析一次强冷空气活动路径,分析大瑶山地形作用对广西冷空气路径的影响.分析表明.大瑶山对广西冷空气路径作用十分明显,大瑶山拥有桂中第一高山峰,冷空气难以第一时问翻过山峰,受其影响,冷空气入侵桂东北后分成两路继续影响广西其他地区.对于大瑶山南部的贵港市、玉林市,在进行冷峰南下的短临预报时,必须考虑大瑶山的地形作用.  相似文献   
950.
利用EC数值预报、FY2C云图、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以及实况资料,对2009年6月8日傍晚到10日08:00时发生在贵州省六盘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盘县坪地东北面的牛棚梁子(主峰2 865 m)和水城与赫章之间的韭菜坪(主峰2 901 m)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对天气系统具有阻挡作用;地面辐合线对此次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区域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以及本地开发的暴雨预报预警系统和区域内各站点近地面能量的变化,对临近预警、短时预报准确率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可为复杂地形下的局地暴雨预报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