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郑杰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96-1106
小红山铜矿位于阿勒泰塔拉特-大东沟-莫尤勒特金属成矿带中,是与英安质-流纹质火山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文章利用黄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示踪了该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和霏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黄铁矿ΣREE总量均值为168.81×10~(-6),霏细岩略低,ΣREE总量均值为154.10×10~(-6);黄铁矿和霏细岩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具明显δEu负异常、而δCe无明显异常,表明该矿床产出于具还原性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在后期遭受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黄铁矿富集LREE,亏损HFSE,Hf/Sm、Nb/La和Th/La比值小于1,推断小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流体。黄铁矿杂质元素Co/Ni比值表明,矿床成因以变质热液为主,矿床形成于中温。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与弧后盆地的成矿热液相似,黄铁矿与霏细岩Y/Ho比值的高度相似性也为围岩(霏细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两者都受到了相同成矿热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2.
利用采自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树轮采点的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对比这些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统计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采点的标准化年表的平均敏感度都较低,最高的喀拉依里克站南(KLN)为0.194,这与该区海拔较高、降水丰富、土层较厚、坡度较小有关。8个年表显著性水平达到0.01的自相关大多在4阶以内,反映该区树轮宽度生长对气候的响应主要表现在当年及其以后的3a,“滞后效应”比较明显。8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布尔津气象站的生长季及其前期的降水多呈正相关。其中,阿勒泰地区中部义河山南(YHN)标准化年表所含的降水信息最为丰富,与布尔津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4月的降水量相关密切,相关系数达0.561;东部的也克卓勒(YKZ)采点树轮宽度生长与布尔津气象站当年1月-12月月平均温度相关密切,相关系数达0.557。这两个年表与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时段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
阿勒泰地区表土磁学特性及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表土的磁学性质反映了物源、成土过程与气候环境之间的重要信息,对认识磁学参数在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干旱区表土的磁学特性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了理解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表土磁学参数的特性、变化机制及控制因素,选择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不同景观带的表土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并结合X衍射和粒度等方法,结果表明磁性矿物来源相对稳定,磁学性质主要由来自源区的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主导,xif(低频磁化率)和SIRM(饱和等温剩磁)与磁性颗粒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磁性矿物浓度越大,磁畴颗粒越粗;反之,浓度越低,颗粒越细.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在不同景观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荒漠带表土中磁性矿物的浓度较高,磁畴主要为粗颗粒的PSD(准单畴)+MD(多畴),而其他景观带(森林、灌丛、草原和湿地)矿物浓度明显较低,磁畴也相对较细.相比较,其他景观带表土受后期改造作用比荒漠区强,主要是由于在海拔升高到1300m之后,区域气候环境因素(如气温、降水以及蒸发)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强磁性矿物的破坏,土壤矿物浓度和粒径发生变化,磁性降低.成壤作用形成的SP(超顺磁畴)颗粒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4.
强降雪是阿勒泰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基于1961-2013年11月至次年3月该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资料,定义了强降雪特征量,运用信息扩散理论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强降雪特征量的异常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2009年冬季雪灾为全区型、2010年为西部型异常雪灾年。强降雪频次异常偏高年,福海和青河出现1a、其它各县市出现了2-3a;强降雪量异常偏多年,地区北部和东部各县市出现1a,西部和南部各县出现2a。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强降雪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强降雪高风险区在阿勒泰市以及富蕴县,青河县为中风险区,哈巴河县、吉木乃县低风险区,布尔津县和福海县为极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5.
利用阿勒泰西部柯姆采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大致反映该地区1720/1721年至2004/2005年年积雪深度≥0 cm日数变化情况的序列。自1720/1721年至1956/1957年以来,该地区年积雪日数变化存在9个偏少阶段和8个偏多阶段。积雪日数最少阶段出现在1906/1907年至1920/1921年,而积雪日数最多阶段出现在1787/1788年至1797/1798年。功率谱分析检测到该地区年积雪日数重建序列存在10.7~11 a、6.7 a和2.1 a的显著准周期及16.5~17.2 a和2.4~6.6 a的较显著准周期。滑动t检验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年积雪日数重建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46.
1996年3月13日阿勒泰发生6.1级地震,震中距阿勒泰市约67km,震源深度33km,震中烈度为Ⅷ度强。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破坏面积为400676m2,山区牧业设施、部分市政设施和水利设施遭到了破坏,死亡牲畜409头(只),直接经济损失达2961.12万元。  相似文献   
47.
本文整理出阿勒泰市64年各级别强度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阿勒泰市近64a来各级别寒潮过程的频数以及强度相关6个指标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7年春季阿勒泰市共发生一般寒潮过程109.5次,强寒潮过程75.5次,特强寒潮过程37.5次;平均每年春季分别发生1.7次、1.2次和0.6次;3种级别寒潮过程发生频次占寒潮过程发生总频次的48.2%、33.3%和16.5%,阿勒泰市春季主要以一般寒潮和强寒潮为主。(2)春季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频数年际变化均在递减,且不显著,其中4月一般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递增,特强寒潮过程频数递增明显;一般寒潮过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在1950年代最多,强寒潮过程1970年代最多,特强寒潮过程1960年代和2000-2009年代最多。(3)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持续时间分别在1~7d、1~6d和1~5d,均以持续1~3d为主,分别占各自寒潮过程总次数的94.5%、90.8%和90.0%,其中又都以持续2d最多。(4)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0.8℃、-13.0℃和-17.3℃,一般寒潮和强寒潮降温幅度均在5月最强,特强寒潮降温幅度在3月最强。(5)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7.8℃、-12.8℃和-20.3℃,随时间的推移呈明显的抬升趋势。(6)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中降温过程最低气温距平平均值分别为-5.7℃、-7.9℃和-10.5℃;三种级别寒潮过程最低气温距平为负值占该级别寒潮过程频数的比例分别为80.0%、97.4%和97.5%。  相似文献   
48.
阿勒泰青河地区发现假玄武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玄武玻璃(pseudotachylite)是由或地震断层的快速滑移而形成的一种暗色脉状、网脉状隐晶质断层岩。地震成因的假玄武玻璃可以沿走滑地震带的整个深度范围内发育,假玄武玻璃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断裂带存在或活动的标志,还可以作为断裂带或造山带冷却或抬升历史的标志,也是目前地学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9.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来说该区生态环境一直在退化,只是在不同时期其退化的速度有所不同。虽然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曾经导致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纵观从1950年代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阿勒泰地区的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剧减、耕地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漠化、河流水量减少、虫鼠灾害及工矿对环境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在我国的西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回顾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恶化过程,分析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探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0.
新疆阿勒泰冰雹灾害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勒泰地区8个观测站1954~2010年气候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7 a的冰雹灾害气候特征,用Mann-Kendall法判断冰雹气候突变得出以下结论:年际变化存在3~5 a震荡周期,总体呈递减趋势;1996年后,冰雹灾害发生频率显著降低,初步分析与气候突变有关。冰雹的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夏季频次高,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冰雹灾害持续时间一般维持在10 min左右,其中持续时间5 min的占总次数61.2%,持续时间10 min的占89.3%,持续时间30 min占1.5%。落区分布规律:吉木乃、阿勒泰、青河居多,其他县市较少,福海最少。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关系密切,随海拔高度升高,冰雹日数呈对数关系增长。依据信息扩散理论方法,对冰雹危险性区划显示,阿勒泰地区西部沿布尔津—吉木乃一线梯度最大,北部、东部沿山一带危险性大,中部、南部的两河流域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