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对阿克达拉站2005年7月至2010年11月紫外线B波段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阿克达拉UV-B 的日曝辐量年平均在26 159J/㎡左右。夏季值最高,为42 090J/㎡,次高是春季,为33147J/㎡,第三是秋季,为17476 J/㎡,最低是冬季,为11921J/㎡,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无论是晴好天气还是其它正常天气条件下, 这几年的UV-B强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紫外线辐射强度日特征:中午强,早晚弱,关于一天中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呈对称分布,日变化特征曲线的斜率,夏季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小,一天中紫外辐射的止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2.
王鑫磊  王圣云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583-1590
现代物流业作为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物流网络的科学构建则关系到经济空间格局的走向。通过建立物流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得到各研究单元的物流综合实力评价指数,确定不同等级的轴心城市,根据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节点到物流中心的时间成本,选用潜力模型划分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中部地区"轴—辐"物流网络体系。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一级轴心城市,长沙、合肥、郑州、南昌、太原为二级轴心城市,芜湖等19个地级市为三级轴心城市,其他地级市(州)和县级城市为边缘物流城市的物流网络。从物流网络的影响范围来看,各省辐射范围基本与行政界线相吻合,区域内节点与轴心之间联系紧密;从分区域来看,物流网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区域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3.
对流层上层定常波异常遥相关型的维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CMWF1980-1988年的资料和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定常波月平均异常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分析了对应主要异常型的由辐散风和瞬变涡度通量的异常引起的涡度源异常,并用正压模式研究了涡度源异常在这些异常型维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瞬变的涡度通量辐合的异常有抵消辐散风所产生的涡度源异常的趋势;单独考虑辐散风异常作为强迫所产生的环流异常与遥相关型的结构和强度相差很大,但如果将瞬变涡度通量辐合的异常也包含到强迫源中,则强迫出来的环流异常会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4.
大气中的内船舶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波动方程的分析解求得稳定层结大气中孤立地形激发的大气内船舶波,证明这类波是由非拦截波和拦截波两部分构成,非拦截波中的辐散波和横波的形态,王要由地形形状和走向决定,它们都可向大气上层传输,而拦截背风波的波形主要由层结、风速及风速切变等大气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165.
暴雨与非暴雨过程涡散场能量收支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段旭  孙绩华 《高原气象》1997,16(2):204-209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人选上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参量收以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涡散场动能源汇特征,同时还指出了两类天气在动能制造、能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较差异,尤其是两类天气的大多数能量收支磺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166.
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的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鸿明 《台湾海峡》2001,20(3):298-300
通过对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原因的分析后认为:台风中心高层流出场增强,辐散加大及弱冷空气触击台风北侧,是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2002年11月的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我们认为近地层充足的水汽,良好的辐射降温条件和800hPa以下的弱的辐合上升是辐射雾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低空强的逆温层和600hPa以下的弱辐散下沉作用是大雾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8.
一次大面积降雪多普勒速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CINRAD/CC多普勒雷达速度回波资料分析了2002年12月15—16日凌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的大面积降雪过程。结果表明:速度资料中的冷(暖)平流和辐合(散)与降雪的形成、维持和消散关系密切。逆风区和速度梯度大的区域附近一般与反射率因子较大值区域相对应。而且,速度回波分布变化较强度回波分布变化提前,对降雪的短时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9.
"020628"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君武  徐燕峰  唐跃 《浙江气象》2003,24(1):1-3,13
利用T213资料对2002年6月27日夜里到28日上午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力、动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之前都有反映。T213预报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能量等物理量场分布和暴雨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空西南急流、中层偏西气流和高层西北风急流三支高低空气流的耦合是触发这次暴雨的机制,暴雨就落在低空急流的入口区的左侧、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  相似文献   
170.
云贵高原对流回波的速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清  周和生 《高原气象》2004,23(Z1):124-129
利用云南省2002年和2003年两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发现单体回波内的最大最小雷达径向速度和其在单体中的位置来确定这一单体是处于辐散或辐合,或者是气旋式旋转或反气旋式旋转,以此来预测单体回波的发展趋势.用这种方法预测单体回波的变化,其准确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