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81.
82.
通过对10年来E一601型蒸发器(以下简称大型)与小型蒸发器蒸发量的比较.分析了二者差值的原因,找出了影响差值的主要气象要素:风、湿度、气温、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83.
利用小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步祥  邹耀芳 《气象》1989,15(6):48-51
本文利用广州蒸发实验站的水面蒸发量和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小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及其变异系数等;得出小型蒸发器与标准蒸发器月蒸发量的回归方程,以及计算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对上述观测和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就气象台站的水面蒸发观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4.
85.
地面实际蒸发量与降水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利用青海东部地区9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蒸散经验公式,计算了青海东部地区地面蒸发和可利用降水(降水量-蒸发量)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初步分析了青海东部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6.
额敏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依夏  辛俊 《水文》2002,22(2):51-53
根据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水文资料,分析了额敏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7.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利用中国北方1951~1999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D)。并据此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和湿润区(D(0.50)),近50a中国干湿气候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50a波动幅度东北区为20~400km,华北区为40~400km,西北东部为30~350km,西南区为40~370km,以80年代为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西南区气候具有显著变湿趋势;西北东部稍变湿;华北区和东北区具有变干趋势,且华北区变干程度比东北区严重。进入90年代。西南区和西北东部气候有变干迹象。华北区西部气候的干旱程度有所增加,华北区东部有所减弱,东北区气候进一步变湿,半干旱区是湿润区与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区,是中国季风的边缘地带,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北方)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由较湿润变为干旱。50年来干湿气候界线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当干湿气候界线同时向西或向北移动时,中国北方气候就变得相对湿润;当同时向东或向南移动时,北方气候就变得相对干旱;当干湿气候界线东西、南北相异移动时,北方气候的干旱程度就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88.
河北省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北省区域1963-2003年50个站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0年来河北省区域平均年和四季蒸发量变化,由60、70年代偏多转为80、90年代偏少,转折年均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春、夏季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分别为-31.3、-27.4mm/10 a,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由春、夏季减少所致;对蒸发量的空间分析表明,区域内94%的站点呈减少趋势,70%站点减少趋势显著,减少速率最大区域在冀中南部东部区域,减少速率在-100mm/10 a以上;蒸发量变化与各要素相关分析表明,蒸发量变化与日照时数、低云量、气温日较差相关显著,而日照时数、低云量、气温日较差与太阳辐射大小关系密切,因此,太阳辐射是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平均风速的减少对蒸发量的减少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上海市大气降尘污染的地面气象背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上海市11 a(1993-2003年)的月降尘量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分析表明,降尘量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气象因子是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降尘地面气象背景分为A、B、C、D、E 5个类型,不同天气类型对降尘量的影响不同,其中A型最有利于降尘,其气象特征是偏南风频率、3 m/s以上风速频率、蒸发量和气温位居其他各类之首,降水量、雨日数、湿度中等,气压低.冬季,降水与降尘量呈现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0.
小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量折算系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957—2001年全国472个测站小型蒸发器的实测资料及水面蒸发量的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了两者折算系数的分布规律及45 a来的年际变化,同时利用各气象要素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平均折算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在0.622左右波动,变幅较小。年平均折算系数较大的地区集中在新疆天山以北、陕西南部和105°E以东的长江流域;内蒙瀚海盆地和横断山脉北部较小。45 a来,286站的年平均折算系数发生了变化,其中96%站点的变化率在±0.04/(10 a)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