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巴州地区2002年冬季香梨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香梨冻害特点,分析了冻害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2002年香梨冻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象因子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汉中盆地杂交稻空秕率与温度的关系.表明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23℃,空秕率迅速上升,<16.5℃达100%,各品种间有1~2℃差异;空秕率不但受<23℃低温强度影响,还受持续日数影响;日平均气温>28℃空秕率逐渐增大,籼稻各品种间有1℃差异,粳稻不受影响;空秕率受高温强度和空气湿度影响,但对高温持续日数并不敏感,当日平均气温>29℃且日最高气温>35℃空秕率较大;日平均气温23~29℃宁秕率<20%,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安全温度;日平均气温25~28℃空秕率最小,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最适温度.空秕率还受灌浆结实期温度影响,但影响程度较抽穗扬花期轻.由此确定汉中盆地杂交晚稻安全齐穗期为8月上旬,适播期为3月底到4月上旬;早中稻及粳稻安全齐穗期比晚稻提早5~10天,适播期推后5~10天.  相似文献   
83.
2000年寒潮低温对不同结构棚模温室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调查和对比观测发现,强降温和持续低温寡照是2000年冬季邯郸地区温室严重冻害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管理措施不当加重了冻害损失的惨重性,在冬季温室生产生活动中必须合理利用气象信息,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陕西省城囿县山地实际考察资料的分析,旨在找出冬季山地逆温及暖带的分布规律,并为提高坡地柑桔种植上限高度提供依据,研究指出:当地逆温暖带高度为650—750米,坡地柑桔种植上限高度可达8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85.
江西省柑桔冻害及其变化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西是中国柑桔主要产区之一,冻害是江西发展柑桔的主要障碍。1991年底,江西发生了近50a来最为严重的冻害,冻死柑桔约3.3万hm^2。从近50a冻害资料来看,江西冻害的变化尚无明县规律可循。冻害往往是突发的、随机的,这给冻害的防御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要树立有备无患的思想,在布局上选择有利小气候环境,在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柑桔抗冻能力,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土中的水分迁移变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在季节冻土区,路基水分迁移变化是道路冻害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在路堑段,不管地下水位埋深大小,冻结期间水分都向路基上部路床迁移,但其特征有所不同.线路气候条件和路基土质条件都对水分竖向的迁移和冻胀大小有重要影响.这种竖向迁移,导致路基上部土层产生强烈冻胀作用.水分的它向迁移(包括路肩坡面、失效的排水沟、路面裂缝和中央隔离带等)也可能是产生道路冻害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道路修建以后,其路基土的干湿状态可能比当初设计状态严重恶化,从而产生冻害.  相似文献   
87.
孟津县2004~2005年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寒流,使小麦遭受冬、春季双重冻害.通过调查小麦冻害苗情,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分析,找出了小麦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消除或减缓冻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8.
利用河北省中部地区“寿光五代”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资料和番茄生长发育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变换及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冀中地区“寿光五代”温室的增温效果,建立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最低气温回归模型,确定了不同等级番茄冻害温室外最低温度指标,并分析了历年达到冻害指标日数的时间分布及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和阴天天气状况下,温室内日最低气温随外界日最低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次曲线拟合最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0.895和0.414;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重度冻害指标分别为TD(室外日最低温度) ≤-15.0 ℃、TD≤-17.5 ℃、TD≤-16.5 ℃;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中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5 ℃<TD≤-13.0 ℃、-17.5 ℃<TD≤-14.5 ℃、16.5 ℃<TD≤-14.0 ℃,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轻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3.0 ℃<TD≤-8.5 ℃、-14.0 ℃<TD≤-9.5 ℃、-14.5 ℃<TD≤-9.0 ℃。冻害发生日数年均42.0 d,重度冻害发生日数平均为3.6 d,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至2月下旬,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1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且在1986年发生突变;达到重度冻害指标日数存在7 a、15 a震荡周期,达到中度冻害日数存在5 a、10 a和20 a震荡周期,达到轻度冻害日数存在10 a和18 a周期;根据温室外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三种类型:晴冷型、寡照型和混合型,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冀中地区不同类型冻害日数分别为12.0 d、22.0 d和36.0 d,分别占总日数的17.1 %、31.4 %和51.4 %。  相似文献   
89.
根据且末气象站1971-2012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最低气温≤-18℃日数、≥1cm积雪持续日数等冻害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红枣综合冻害指数,并采用线性回归,ma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综合冻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数值越小,冻害越严重;确定综合冻害指数≤-1.0时为红枣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冻害指数在1977年前后出现了一次增大突变;预测2013年红枣受冻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90.
利用轮台县气象局2006年10下旬至2007年2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06—2007年冬季轮台县杏树冻害成因。结果表明:杏树冻害是秋季气温偏高、冬季暴雪天气引起的一系列气象要素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温骤降、积雪雪面最低气温低为主要因素;雾凇、气温日较差大等因素则加重了杏树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