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667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31.
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EOS/MODIS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略介绍了四川省地震局近年来所开展的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对目前地震系统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数据源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搭载于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的Terra和Aqua极轨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这一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的基本参数及数据特性。对MODIS数据与目前正在使用的AVHR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EOS/MODIS数据的产生,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资料研究强震前的热异常场的工作,并可望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2.
通过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DP)法制备了一系列Pt/TiO2P25)催化剂,并分别用甲醛溶液和氢气还原处理催化剂.利用原位红外监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探究了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条件及Pt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氧化甲醛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DP法制备并用甲醛还原的Pt/P25催化剂中Pt颗粒分散均匀,并具有合适的粒径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显示出良好的甲醛氧化活性.在空速30 000 ml/(g·h)、反应温度30°C和甲醛初始浓度50 mg/m的条件下,0.4%Pt/P25(DP-HCHO)上的甲醛转化率达到98%,并能稳定运行100 h以上.相比之下,Pt/P25(DP-H2)由于表面活性氧较少,不利于甲酸盐氧化,活性较低.Pt/P25(IM-H2)虽然具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却同时具有最大的Pt颗粒粒径,在甲醛转化为甲酸盐和甲酸盐氧化两步反应中的活性均较差,因而甲醛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成分测定、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对黑云母的差热曲线即DTA曲线中的吸热谷进行了解释。得出的结论是:黑云母在加热过程中分两次脱羧,一次脱羧Mg-OH键断裂,造成DTA线中的600℃左右的吸热谷;二次脱羟Fe-OH键断裂,形成850~1100℃间的吸热谷;DTA线中最后一个吸热谷为黑云母熔化吸热而成,其温度范围为1100~1300℃。  相似文献   
34.
镜质体反射率是确定油源岩成熟度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显微荧光强度及其变化也已成为检测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尤其是生油的标志之一,而红外光谱在研究生油母质干酪根的结构、类型和生烃潜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傅立叶红外显微镜的问世,给单显微组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应用上述方法对一套人工熟化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显微组分的光性演变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显微组分的生油模式。  相似文献   
35.
机载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柏林  杨琨 《贵州地质》1996,13(4):316-317
本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某些油气区的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的土壤覆盖层和某些化学纯的烃类物质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烃类物质在2310和2350nm具有双汲收特征,2270~2460nm的反射率比相邻波段低15%~20%。油气藏上方普遍存在着烃类异常、放射性异常,而碳酸盐矿化蚀变仅在局部地方出现。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表明:地物波段特征研究是该技术的基础;探测器工作波段的选择是核心;图像处理技术是关键。图像处理提取出的油气遥感信息主要反映的是烃类物质(以重烃为主)的2270~2460nm的光谱信息。该技术直接应用于油气资源的前期勘探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36.
杨琨  杨柏林 《矿物学报》1996,16(3):321-326
采用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某些油气区,进行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后发现,油气区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盖层土壤的光谱在2300和2350nm波段具有双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37.
黄铁矿的中远红外谱及其对含金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59-65
针对黄铁矿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中─远红外幅射以及透射吸收谱与反射吸收谱相比较的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和含金性评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确定了黄铁矿含金性的红外光谱评价准则是:v1、v2、v3吸收带的频率分别低于415cm-1、347cm-1、287cm-1,Tov1-Tv1值低于30,Tov2—Tv2值低于5时为富金;相反的情况为贫金或无金。在样品物质浓度(C)相同的条件下,黄铁矿特征吸收带的光密度(D)值随其含金性提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38.
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在有机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孝颖  施继锡 《矿物学报》1996,16(2):212-217
本文利用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方法,对岩石中吸附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油岩中的包裹体有机质有明显的石油峰,并且与吸附有机质的峰形有较大差别,紫外分析结果也表明,生油岩中两种有机质的光谱性质不一致,而非生油岩则相反,生油岩荧光光谱特征为:荧光强度大(〉40),λmax在450nm左右,光谱位于蓝绿光区,演化程度属高成熟原油阶段,这些可作为评价生油潜力,演化程度的方法及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航空遥感图像物体特征(色调、形状、大小、阴影、纹理及其相互关系)的提取,采用人机交互和自动识别的方法进行遥感航片的综合分析和利用,是合肥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ARC/GRID模块的优势在于一对于栅格数据进行显示和查询;对于栅格数据进行算术、逻辑、关系、赋值等操作;对数据进行管理;其分析功能很强,可进行环境分析、社会分析、水文分析、经济分析;建立模型。通过图象分类处理,可将城市绿化、江河、城市主干道、建筑物分类,并对城市绿化进行区域统计,对江河、日照进行分析和对所分割的地块进行检索分析  相似文献   
40.
高青云 《高原气象》2004,23(Z1):46-52
利用常规物理量场和GMS-5卫星云图逐时资料,对2002年6月8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的一次MCC型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产生在宽槽暖湿区内,是由西南低空急流组织的两个MCC先后影响所致,具有低空辐合(正涡度)、高空强辐散(负涡度)的动力结构,MCC及特大暴雨的发展和维持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同低空急流出口区次级环流上升支的叠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