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783篇
大气科学   396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426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中国测绘》2005,(3):18
河北省第一测绘院(前身为河北省测绘局大地测量队)始建于1975年,1996年被国家测绘局首批授予甲级测绘单位资格;同年荣获全国“八五”测绘科技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8月在河北省测绘局系统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3月被河北省测绘行业协会授予“省测绘行业十佳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32.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50-661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的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SVD),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或偏弱),极涡偏弱(或偏强),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或纬向环流),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或负距平)明显时,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或偏弱),但位置偏西(或偏东)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且极涡较弱(较强)时,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或较弱),西太平洋副高减弱(或加强),并向南和向东移动(或移动较慢),极涡向南扩散(或扩散减弱),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或减慢)。另外,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33.
雄关漫道真如铁——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在祖国大陆和近海大陆架地区的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使原油年产量达1.67亿吨,位居世界第五,天然气疸这2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五位,成绩是巨大的,但是,1993年开始进口原油3000万吨,2000年进口原油7200万吨,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发展,预测2010年将进口原油1亿吨,天然气200亿立方米,那么,中国油气资源的出路何在?作者指出,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来看,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还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尽管其勘探的难度是世界级的,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困难上,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天然气,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35.
应用微分求积区域分裂法求解非线性奇异摄动问题。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高,计算量少。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分析了JX4向量测图与南方CASS数据的存贮格式,利用图形交换文件(DXF)及两种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解决了JX4向量测图数据向南方CASS软件数据的图层、符号等的自动转换问题,并提出了时JX4与CASS软件间数据相互转换的思路。  相似文献   
37.
时势造英雄。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名测绘英雄和众多的英雄群体,才谱写出测绘事业那一曲曲壮丽的凯歌,创造了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事业。没有艰难、困苦,没有危险、挑战,就没有英雄;没有献身精神,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也就没有英雄;没有豪迈的气概,没有热血与激情,就更不会有英雄。深秋,本刊三位记者分赴各地,采访归来,向读者奉献出动人心弦的组曲《测绘英雄谱》,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对测绘事业的忠诚,对测绘同行的热爱,对艰难困苦的藐视,对测绘事业的无尽的追求……前进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事业的成就更从未一蹴而就。为了测绘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呼唤更多的测绘英雄。  相似文献   
38.
利用1965~2000年华北5省市及相邻省73个地面观测站逐月平均降水场及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 采用奇异值分解 (SVD)、奇异交叉谱 (SCSA) 分析方法, 将华北夏季降水场分别与1月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得出奇异向量分布型及相互作用的耦合周期信号。在对前4对奇异向量的分析中发现, 华北夏季降水全区域为正距平时与1月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PNA遥相关型关系非常密切。ENSO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确实存在, 但华北夏季降水全区域为正距平时与冬季北太平洋ENSO关系并不明显。同时还找出了华北降水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北太平洋海温场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在华北各型降水与高度场、海温场关键区相互作用的耦合周期中, 前者以准2~7年振荡为主; 后者则周期较长, 最短周期仍为准2年振荡, 最长周期为准10~11年振荡。以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利用奇异谱分析法对三峡地区16个测站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和重建,再利用自回归方程对该地区降水情况进行预报试验,得到如下结论:用三峡地区5年左右(与ENSO事件周期接近)的主要周期为窗口长度对该地区16个测站进行降水预报,其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黄仪方  李跃清 《高原气象》2003,22(10):32-39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东亚地区上空50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场的时空联系和冷暖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后期春季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显的时空相关;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春季500hPa高度场,导致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弱),则后期春季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偏高(低),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偏高(低);加热场高度场一气温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联系,表明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异常,通过影响未来春季大气环流变化,是造成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