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3篇
  免费   1269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733篇
地球物理   1312篇
地质学   3022篇
海洋学   812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101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单频GPS接收机天线扼流圈的研制与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多路径效应对GPS共视比对的影响及削弱其影响的方法。结合综合原子时项目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单频GPS接收机的天线扼流圈,并用零基线比对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天线扼流圈可有效地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并可明显地改善单频GPS接收机NTSCGPS-1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3.
韦漠  尹欣  余兴中 《探矿工程》2006,33(7):39-40
广西苍梧县城区防洪堤防渗墙遇较厚的砂卵石层,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注浆工艺,钻孔采用潜孔锤、硬质合金与金刚石回转钻进相结合,取得良好的防渗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卵砾石地层是钻探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地层。通过分析目前在卵砾石地层的钻进方法,并针对这一地层的特点,提出了潜孔锤同心跟管钻具在该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设计了钻具的原理、结构及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认为潜孔锤同心跟管钻具在卵砾石地层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讨论了回转钻进工艺、跟管钻进工艺、反循环回转钻进工艺、顶驱式回转钻进工艺以及振孔高喷成孔工艺在砂卵石层高压旋喷灌浆成墙中成孔施工适应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6.
张杰  周宏 《探矿工程》2006,33(11):35-37
通过对破碎岩层中锚索成孔施工的设备和技术参数等进行分析,总结出设备选型配食的方法,快速、高效的完成不良地质条件下预应力锚索的钻孔施工。  相似文献   
107.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袁兆华  吕宪国  周嘉 《湿地科学》2006,4(2):133-137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20 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08.
沈光  倪红伟  徐香玲 《湿地科学》2006,4(4):286-291
以三江平原狭叶甜茅(Glyceriaspiculosa)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不同群落类型:狭叶甜茅优势种群落、狭叶甜茅和毛苔草(Carexlasiocarpa)为共建种的群落以及狭叶甜茅为主要伴生种的群落,共45个材料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41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有效引物,扩增出80条清晰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了11.4条带,其中70个位点是多态的,总的多态位点比率为87.5%,表明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利用Popgen(version1.32)软件分析了扩增结果,并得到了狭叶甜茅不同群落类型的遗传距离、遗传一致度、Nei和Shannon信息指数等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当地理距离太近不能成为影响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因素时,其构成的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将是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从差异波形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油藏中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由5层地层组成的楔形地质模型,运用褶积公式及时移地震求差公式,得到泥岩速度为2 400 m/s和砂岩速度为2 700m/s条件下,互层中砂岩速度变化±150 m/s的时移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泥岩夹层的厚度是决定差异波形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值,即四分之一主波长;如果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这一临界值,就会发生遮掩效应,即顶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可以掩盖中、下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线流体地球化学监测在2004年12月10至2005年1月10日之间捕获到一段重要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从2004年12月24日晚上11点半开始到12月29日晚上7点半结束,其中在12月26日早上7点半到29日晚7点半这段异常非常特殊,表现出流体地球化学的剧烈变化。具体表现为流体组分从基本上不含Ar、He及N2跳跃到富含Ar、但亏损He和N2。该异常发生在2004年9.3级苏门答腊地震前1个半小时。由于CCSD现场离苏门答腊地震震中距离大于4170公里,大于该地震破裂长度1200公理的3倍,该地震在CCSD现场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微乎其微,不足以导致CCSD现场深部岩石或封闭破裂的岩石物理性质剧烈变化,因而可以排除静态激发效应的作用。在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等地所观测到的地震异常和地下水位变化等表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动态激发效应主要沿东北方向,这和大地震的动态激发具有方向性一致。而CCSD现场就位于该方向上。我们推测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所产生的面波在CCSD现场激发的动态效应,导致库仑型失稳,增进深部岩石或破裂带的渗透率,释放富含Ar但亏损He和N2的流体,产生CCSD所观测到的气体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