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527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1653篇
海洋学   813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半湿润地区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以豫北沙地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韩致文 《中国沙漠》1993,13(3):25-31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豫北沙地相同下垫面不同风速下0—20cm高度内总输沙量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增加:Q_(0—20)=7.488002—3.045697V 0.309797V~2;输沙率Q_L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以Q_L=3.743841—1.5228816V 0.153897V~2,函数形式增加。上层(4—20cm)、中层(2—4cm)、下层(0—2cm)输沙量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以不同函数形式增加,各层占输沙量百分数随2米高风速增大分别成增加、波动、减小趋势;各层输沙量随总输沙量增加而以不同函数形式增大。观测结果表明:半湿润地区豫北沙地0—20cm高度内风沙流中10%输沙量在4—7cm范围内随风速大小变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1991年初夏江淮大水前,北半球环流的异常与太阳上的一系列质子耀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阳上连续不断的质于耀斑爆发是1991年初夏江淮大水的重要天文因素.太阳质子耀斑可能触发或加剧了极涡的冷空气南下,低空西南急流的东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移过程.由于冷热气流多次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相遇.因而形成了频繁的暴雨和特大暴雨过程,造成了江淮地区的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利用T42L9模式对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暴雨期间旬和月平均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DERF)试验和利用OSU-AGCM进行青藏高原热力异常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指出T42L9模式对造成暴雨的环流异常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并证实高原的热力异常是引起江淮暴雨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6.
我国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全国沙尘暴天气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仅就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我国有关沙尘暴天气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我国沙尘暴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遵义地区5—8月暴雨天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贵州气象》1994,18(3):6-9
暴雨是遵义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全区5~8月份暴雨的气候概况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统计分忻,为建立本区暴雨的预报方法提供依据.1暴雨的气候概况全区范围内当3站以上日降水量≥50mm时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普查1981~1990年5~8月历史资料.10年中,该过程5月份共出现5次,6月份11次,7月份!0次,8月份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最多的年份是1987年7次,最少的是1990年1次,详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6月份是暴雨集中的月份,6月中、下旬到7月份中旬是暴雨的高峰期.2失至影响系统民纪500hPa上全区33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998.
18.6年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全球地震高发地区分成13个研究区,分析各区浅源大地震(1897-1990年)与18.6年月亮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发现各区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存在:活跃期为12.4a,平静期为6.2a.提出了软流层岩浆潮的概念,分析18.6a地震轮回的成因是软流层岩浆潮的调制作用,并把这种解释称为岩浆潮假设.全球火山活动的18.6a准周期性和各地震活跃期中心时间分布的规则性是对岩浆潮假设的支持.地震轮回可认为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对地球内部和外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响应或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秦岭商丹带内黑河地区砾岩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孟庆任  薛峰 《沉积学报》1994,12(3):37-46
发育于秦岭板块结合部位的黑河砾岩是由水下碎屑流,颗粒流和砾质高密度浊流形成的。它们与周围相关岩相一起构成了二个明显的相组合,代有了二个独立的裙状沉积体。组合Ⅰ中的砾岩是由火山泥流泻入浅水碳酸盐台地之上沉积而成,而组合Ⅱ中的砾岩则与中一细粒浊积岩一起表现为深水远端沉积。砾岩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生代秦岭板块的俯冲及相邻火山岛弧的演化密切相关,是当时弧前盆地沉积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据艾肯达坂风雪流形成条件,提出了贴地气层分离是公路吹雪堆积的机理,通过对密闭式下导风能量转换和流场结构的剖析,创造了透风式下导风防雪工程。其实施后,改变了公路因冬半年严重雪阻而不能通车的状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