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根据数理统计中的F检验法,采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依据现有的电算程序,对控制网的起始数据进行检验,当附合网中多余起始数据之间,自由网的起始数据与加测的边长及方位角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时,对起始数据进行合理取舍,保证控制网外业的实测精度。  相似文献   
72.
本文根据数理统计中的F检验法,采用附有条件的问接平差法,依据现有的电算程序,对控制网的起始数据进行检验,当附合网中多余起始数据之间,自由网的起始数据与加测的边长及方位角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时,对起始数据进行合理取舍,保证控制网外业的实测精度。  相似文献   
73.
依据秦巴山区96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法和Cressman插值法分析了初、终霜日和霜期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秦巴山区平均初霜日呈现出推迟的趋势,且在1960年左右发生了显著突变,而平均终霜日则与之相反,表现出提前的趋势,平均霜期也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间表现得十分明显;空间变化上,秦巴山区初霜日和霜期呈现出较大的南北差异,而终霜日则表现为较大的东西差异;在与海拔分布的关系上,秦巴山区部分地区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表现为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终霜日的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北部地区霜期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4.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在宏观尺度上全面认识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演变过程和各类水源供水分配比例,本文利用Mann-Kendall和Theil-Sen等统计学方法,对北方地区15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9年降水量、水资源量和供水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近17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但处于上升周期,年际水资源总量演变规律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供水量在2013年达到拐点,由持续增加转为缓慢下降并相对稳定;供水水源以地表水源为主且其占比逐年上升,地下水源供水占比逐渐下降,其他类型水源(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供水占比均增长明显。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供水结构变化主要以需求为主导因素,对水资源演变趋势的考虑和主动适应措施不足,仍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75.
东江中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根据2001-2007年东江干流中上游博罗站、河源站和龙川站的监测资料,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对COD_(Mn)、BOD_5和NH_3-N等水质参数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断面的BOD5浓度都旱高度显著上升趋势;(2)龙川断面COD_(Mn)和NH_3-N的浓度变化不显著,而河源和博罗断面COD_(Mn)的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NH_3-N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3)中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变化速率大于上游;(4)水质变化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由陆域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6.
秦丽  张立凤  骆凯 《广东气象》2010,32(2):21-23,26
基于1958~2007年闽南金三角地区的3个测站(漳州、泉州和厦门)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暴雨、大暴雨日数和连续性暴雨等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日集中在5~9月,大暴雨日集中期是6~9月;暴雨、大暴雨日的年际变化较大,总暴雨日与年降水量高度相关;总暴雨日整体上呈增多的趋势,1983年左右发生突变增加;存在3~4、7~8、14和32年的周期振荡信号;近50年来,暴雨有强度增强、连续性增长的趋势;连续性暴雨以连续2d为主。  相似文献   
77.
大口径快焦比凸双曲面拼接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检测大口径凸非球面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经典的Hindle法检测大口径快焦比凸双曲面时所需的标准球面镜口径过大的问题,提出用两套Hindle光路配合检验的方法,用其中一套光路检测被检镜的中心区域,用另一套光路检测其边缘区域,两套光路采用的标准球面镜对口径的需求明显变小.根据两次检测的结果,通过算法实现数据"拼接",从而得到被检面的整个面形信息.  相似文献   
78.
基于Γ分布的气压序列非均一性检验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安徽省内23个代表台站1961—2006年平均气压序列均一性检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Γ分布气压序列非均一性检验方法——Γ检验法。以桐城市数据为例,给出了检验和分析的具体过程,最后将该方法检验结果与常见的基于正态分布的SNHT法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和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检验大部分年平均气压的非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气压计高度的调整、台站迁址是安徽省内气压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通过仿真计算出随机线元落入其"真实值"缓冲区内的比例,并采用柯氏检验法对其进行分布拟合检验,得出随机线元落入缓冲区内的比例服从正态分布的结论,从而完善线元误差不确定带模型.  相似文献   
80.
为了更好的指导巩乃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水文气象变化规律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1972~2015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法、M-K(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巩乃斯河流域气温与降水序列的演变趋势、突变情况和周期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K检验法,分析各序列的演变趋势,发现巩乃斯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总体都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65℃/10a与17.2 mm/10a,突变时间点分别表现在1991年与1982年上;(2)基于小波分析法,分析各序列的周期变换特性,发现研究区未来的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第一、二主周期表现在22年与29年的时间尺度上;年平均降水量则在时间尺度为27年与8年上出现变化的第一、二主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