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误差模型建模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随机线元误差分布机理 ,研究了GIS中平面随机线元位置不确定性误差模型的建模原理 ,提出了决定误差模型形状的形状因子与误差模型规模的尺度因子的概念与确定方法 ,结合线元落入其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内的概率算法 ,解决了平面随机线元误差模型的形状与规模  相似文献   

2.
基于法平面的GIS平面随机线元概率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概率论与数值分析,研究基于线元法平面的GIS中平面随机线元落入其相应误差模型内的概率算法,通过实例计算与可视化分析,比较基于误差模型建模机理的概率算法,并得出如下结论:基于线元法平面的概率算法与基于误差模型建模机理的概率算法对GIS中随机线元误差模型的建模是等价的,而且对于GIS中一般曲线的误差模型建模而言,前者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宋伟东  姚鑫 《测绘工程》2004,13(2):44-46,56
数字地形图的接边问题实质是对两幅地形图的同步操作问题,提出长事务缓冲区同步接边法,以待接边边界为中心建立缓冲区,提取磁盘上另一幅地形图中落入缓冲区内的实体建立长事务,调入当前打开的地形图(当前数据库)中,实现了对两个待接边地形图的快速同步操作.用ObjectARX开发工具开发了在AutoCAD平台上执行的长事务缓冲区法接边程序,取得了满意的编辑效率和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概率论的角度看,矢量GIS平面线状实体落入其相应误差模型内的概率值是决定线状实体误差模型规模的依据。根据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建模机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数值分析,文献[1]、[3]、[4]研究了矢量GIS平面线状实体落入其相应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内的概率算法,在此基础上,文中对概率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出了"线状实体落入其相应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内的概率不仅与线状实体上点位精度最低的特征点"标准误差椭圆缩放系数"有关,而且还随特征点精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实例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椭球面上混合基线图形的缓冲区和等比例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  吴艳兰 《测绘工程》2011,20(3):1-4,8
分析基于海洋基线的一般图形状况下,既适合国家法定且公布的各"直线基线"情况,又适合国家法定且公布的各"正常基线"情况的缓冲区和等比例线问题.指出在地球椭球上计算它们的复杂性,概括在这一困难工作上技术现状,分析流行的WL&WT方法在这一工作上的不足,最后,介绍地图代数相应算例.  相似文献   

6.
GIS中矢量生成线目标缓冲区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凸角圆弧法的思想,总结了矢量生成线目标缓冲区的几个核心问题如自相交多边形、缓冲区边界失真、不对称缓冲区的建立以及轴线自相交等,提出了针对不对称缓冲区两端的处理方法以及失真校正的一些相关算法。论述了利用该方法矢量生成线目标缓冲区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基于TM图像,采用灰度图像分割算法,自动提取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不透水面、植被及水体;并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依据离市中心的距离将中心城区分为45级缓冲区,依次统计分析每一级缓冲区内的平均温度、不透水面温度、植被温度、水体温度及各类地物的面积比例等;建立了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比例、植被比例、水体比例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地表温度降低;植被、水体具有降温效应,水体的降温效应是植被的2.43倍;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比例、植被比例、水体比例的综合关系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球椭球体的缓冲区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彭认灿  王家耀 《测绘学报》2002,31(3):270-273
从分析基于平面的缓冲区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建立基于地球椭球体的点、线、面和复合要素缓冲区的设想,并详细论述了基于地球椭球体的点和线要素缓冲区构建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构建面和复合要素的缓冲区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GIS中线元的误差熵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现有的线元位置不确定性模型大多与置信水平的选取有关,而置信水平的选取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因而不能惟一确定,引入信息熵理论,提出了线元的误差熵带模型,并将它与“E-带”进行了比较,计算了落入其内的概率。该模型根据联合熵惟一确定,与置信水平的选取无关。  相似文献   

10.
缓冲区分析(Buffer Analysi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缓冲区生成分点、线、面三种,其中线状目标缓冲区生成是关键和基础。本文将线状目标缓冲区的生成分为每个线状目标缓冲区多边形独立生成过程和所有线状目标缓冲区多边形重叠合并过程两个阶段,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矢量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