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27篇
  免费   6018篇
  国内免费   7796篇
测绘学   5102篇
大气科学   9705篇
地球物理   5250篇
地质学   20543篇
海洋学   3717篇
天文学   237篇
综合类   2788篇
自然地理   3599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1276篇
  2021年   1641篇
  2020年   1326篇
  2019年   1644篇
  2018年   1155篇
  2017年   1260篇
  2016年   1218篇
  2015年   1532篇
  2014年   2383篇
  2013年   1975篇
  2012年   2249篇
  2011年   2279篇
  2010年   2145篇
  2009年   2184篇
  2008年   2493篇
  2007年   2105篇
  2006年   1924篇
  2005年   1822篇
  2004年   1534篇
  2003年   1642篇
  2002年   1397篇
  2001年   1437篇
  2000年   1202篇
  1999年   1015篇
  1998年   1078篇
  1997年   1013篇
  1996年   998篇
  1995年   971篇
  1994年   850篇
  1993年   698篇
  1992年   825篇
  1991年   690篇
  1990年   554篇
  1989年   473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54年   7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5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及大气探测等资料,对2001年7月27日临汾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水汽和热力条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临汾市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2.
陕西省2002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各气象要素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动站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为自动站沿续观测资料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进行业务预报试验。对2002年12月6日前后一次降水过程进行应用分析,重点对阳泉市站点预报进行对比检验,得出该模式在站点有无降雪、降雪量级及降雪起报、结束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对于进一步开发降水预报精细产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孙伟 《陕西气象》2003,(2):12-15
根据突发性暴雨的定义,选择陕西1987-05-31的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对涡度、散度、位势稳定度、水汽通量等的分析,可知:涡度和散度场的形势,有利于降雨的产生,暴雨发生前,位势不稳定度很强,在暴雨即将发生或发生的过程中,各层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涡度、散度、稳定度、水汽输送等几方面的共同作用,促使了这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普勒雷达及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1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较大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这次降雪回波过程的特征、回波强度的不均匀性、速度场回波的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2002年5月多雨期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河南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时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资料等,揭示了2002年5月河南省多雨的天气学成因,得出了5月份强降水预报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实时高空资料、物理量场及本站要素,分析了南阳市2002年3月4日暴雪过程,结果表明700和500hPa西南急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700hPa的暖式切变线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地面自东路南下的冷空气,抬升西南暖湿气流,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80~2001年封丘县夏蝗发生资料和同期该地区气候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法,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夏蝗发生的影响,并找出了一些预测夏蝗发生的定性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个例分析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年7月25—28日高原上连续数日出现MCSs的现象进行了红外云图特征及其演变、大尺度环境背景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这些MCSs有着相似的日变化演变过程;它们的初始对流在中午由于日射加热开始活跃,之后迅速发展,这些MCSs在后下午形成,在傍晚达到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其中26日MCS最为强大,它是在单一的强大的近于圆形的高原反气旋高压背景下受强的低层热力强迫和条件不稳定的驱动而发生的。这些发生条件都与高原本身的热力作用紧密相关,所以它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高原特有的较为纯粹的热力因子相联系。28日MCS是另一个很强的MCS,它明显地受到中纬度西风槽的斜压区的影响,这二个很强的MCS有着不同的发展机制和显著不同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雾的成因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晓风 《湖北气象》2003,22(1):46-46
雾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它是由地表蒸发出来的水分子受冷空气影响凝聚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汇集而成,其水平能见度在1000m以下。当水平能见度在50~200m之间时,称为浓雾。根据成因的不同,雾一般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陆地上最常见的是辐射雾。这种雾是空气因辐射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主要发生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这时,天空无云阻挡,地面热量迅速向外辐射出去,近地面层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如果空气中水汽较多,就会很快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雾。平流雾则是当温暖潮湿的空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