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61.
为研究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SRC柱的抗震性能,对5个不同含钢率和配箍率的SRC柱进行同级位移循环加载10次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同级位移循环次数对S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与循环位移幅值有关。位移角不大于1/50时,同级位移循环次数对SRC柱的裂缝发展、承载力退化和耗能能力的影响均很小;位移角1/40时,随着位移循环次数的增加,SRC柱的裂缝不断发展,角部混凝土逐渐掉落,承载力退化幅度开始加大,耗能能力逐渐增强,损伤程度增长较快;位移角1/33时,同级位移多次循环导致SRC柱的损伤急剧发展,承载力快速降低,耗能能力明显增强,破坏程度显著加重。提高含钢率和配箍率均可以改善SRC柱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2.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访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万瑞数据TM互联网全数据整合应用平台,对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在2009年8月5日0时至9月4日24时之间的独立用户数、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访问深度、访问频率、平均访问停留时长6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网站访问者主要为专业人员,用户来自以北京为主的国内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以美国为主的12个国家;网站的页面浏览量虽少,但访问深度和停留时长较强,用户的粘性较好,远大于媒体型网站的用户访问粘度。网站存在访问人员数量较少、关键词专业性强、用户分布不均衡、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建议网站采取适时更新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加强宣传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访问。  相似文献   
63.
《测绘科学》2011,(1):130
<正>本刊讯,2010年11月26日,在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举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发布会上,廖克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恶应用》一文(《测绘科学》2006年,31(06):P11)获得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被引次数为16次。  相似文献   
64.
<正>水母是海洋中一种低等的肉食性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生长速度快、蔓延迅速[1]。水母暴发原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由于水母的生长具有季节性特点,所以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暴发。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海域都出  相似文献   
65.
江西省秋季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81站1961—2013年9—11月的逐日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分别以1961—2013年、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为统计时段,从高风险区域、发生次数、高风险时段等三个方面,对江西省秋季连阴雨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域以宜春、吉安两市西部以及萍乡市为高值区;高风险时段为10月下旬;随着气候变化,江西省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域范围明显缩小,但高风险时段有所延长,总体上呈少发但重发的趋势;由于10月1日前后及中旬连阴雨年均逐日站次有所减少,对粮食、棉花等秋收作物收获、晾晒有利,其余时段若出现秋季连阴雨,往往发生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秋收工作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66.
Three groups of dynamic tr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for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cyclic loading. The tested curves of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EPWP) ratio variation with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cycles are provided. The concept of the EPWP increment ratio is introduced and two new concepts of the effective dynamic shear stress ratio and the log decrement of effective stress are def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PWP increment ratio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descending, stable and ascending. Furthermore, at the stable and ascending stages, a satisfactory linear relationship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accumulative EPWP increment ratio and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effective dynamic shear stress ratio. Accordingly, the EPWP increment ratio at the number of cycles N has been deduced tha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og decrement of effective stress at the cycle number N-1, but is independent of the cyclic stress amplitu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 new EPWP increment model for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is developed from tested data fitting, which provides a better prediction of the curves of EPWP generation, the number of cycles required for initial liquefaction and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67.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要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洞为主,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串珠状"。为了研究溶洞成像规律,本文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分析溶洞的成像分辨率,探讨溶洞成像与上覆地层、信噪比(SNR)、覆盖次数、偏移速度和偏移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认为:①无论是溶洞的纵向分辨率还是横向分辨率,均满足1/4波长调谐规律,可以将薄层机理转用至溶洞分辨率解释;②溶洞的存在会对上覆地层产生下拉效应,使溶洞在地震剖面上呈塌陷等"非串珠状"特征;③高覆盖和小道距(面元)可提高串珠能量,压制偏移附带的背景噪声;④叠前偏移能改善资料的SNR,提高成像精度,特别是低SNR资料;⑤偏移速度偏小,串珠边缘下拉,反之会上翘,速度偏大带来的成像质量变差的程度要大于速度偏小;⑥不同偏移方法对缝洞成像效果存在差异,对于低SNR资料,溶洞成像拟选取频率域或频波域方法。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防雷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建筑物年雷击次数计算为例,详细展示了c#语言在防雷业务软件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提高防雷工作效率、减少误差,而且可为防雷业务软件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9.
针对采用综合平面图法设计的三维束状观测系统成果中满覆盖次数边界与绿山(MESA)软件设计结果存在差别的问题,从面元及覆盖次数的概念出发,将面元细分为纵向面元尺寸和横向面元尺寸,通过对纵向观测系统和横向观测系统具体分析,指出上述两种设计手段存在差别的原因,找出了对综合平面图法设计成果中满覆盖次数边界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多次反射折射波影响地下地质目标体的地震成像。在鲁西南某矿地震勘探区内,由于第四系与侏罗系底砾岩直接接触,且第四系厚度薄,反射系数大,产生了多次反射折射波。该研究分析了多次反射折射波产生的机理,优化调整了勘探设计,采取规则噪音滤波、叠前多道预测反褶积、精确的速度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效消除了多次反射折射波对有效波成像的影响,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