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春季热带地区OLR低频振荡及其与长江中下游连阴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宁  朱盛明 《大气科学》1991,15(2):53-62
本文应用NOAA卫星接收的1975—1983年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研究了春季热带地区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得出东半球热带地区盛行周期为30天左右的低频振荡,这种振荡最显著的区域在0—10°S、70—90°E的印度洋地区。文章阐述了过渡季节这种低频振荡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 本文还进一步指出,在热带低频振荡的不同阶段,ITCZ、北半球副热带以及西风带环流系统也呈现出显著的周期变化,并查证了低频振荡作为长江中下游连阴雨和连晴过程的背景事实。因此本研究工作也为长江中下游连阴雨和连晴天气的中、长期可预报性提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笃鸣 《气象科学》1994,14(3):187-195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云对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的强迫作用及纬度、大气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分析了OLR场与500hPa及地表有效辐射场的相似问题。阐述了OLR在全国的分布特征,指出冬季OLR场大致呈纬向型.夏季为一不对称的鞍形场。年分布与1月的相似。最后还就各区域的OLR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71年Madden、Juliar等发现热带太平洋地区的纬向风有40~50天周期性振荡现象,并证明这种纬向风的40—50天准周期振荡在全球热带地区都存在以后,对这种周期振荡的研究一直得到广大气象学家的重视。比如,K.M.Lau等以及Murakami等利用卫星得到的射出长波辐射资料(OLR)进一步研究了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OLR和ITCI10年(1974~1985年)气候平均资料、月平均资料及OLR月平均距平资料[1],针对海南岛春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OLR场变化与海南灾害性天气的相互关系,并提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合成分析和差异显著性等诊断方法.研究前冬、春季对应各月OLR场与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类雨带对应前期OLR场正、负中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以及太平洋地区和北美洲南部地区;4月(前春)海温波动逐渐增强,对流活动加剧,这时赤道中东太平洋偏南地区OLR场的分布特征对后期雨带类型的分布产生较大的指示作用。具体表现为前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强,对应夏季Ⅲ类雨型,对流活动弱对应Ⅱ类雨型,正常情况下对应Ⅰ类雨型。历史回报试验效果表明,特定区域OLR场异常可以作为预测中国汛期主要雨带位置的强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16.
辐射传输模式中地表参数对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可丽  钟强 《大气科学》1995,19(5):606-614
本文利用Liou-Ou一维宽带辐射传输模式,对地表热力参数取值部分作了改进,使用模式大气和青藏高原实测资料对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两者不能合二为一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下垫面温度的日变化对大气长波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及地表比辐射率的变化对大气长波辐射通量计算结果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地-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子变化表现出来,OLR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地-气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也较明显。文中还就地-气净辐射在全国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各地区地-气净辐射的年变曲线均为简单的夏大冬小型,云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造成最大值出现月份的推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卫星对地遥测长波辐射(OLR)信息,分析了华北地块OLR信息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地震活动分布特点进行了短期预测中强地震判定指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华北地区短期内有无可能发生M5以上的显著地震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经近一年的实际检验效果良好,对华北地区震情监测预报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藏日土-改则6.1级地震前的OLR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英  王琼  温和平  高歌 《内陆地震》2007,21(4):311-315
应用了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NOAA卫星长波辐射(OLR)月际资料。用月距平、涡度计算等处理方法,对2007年5月5日西藏日土—改则MS6.1地震前后的OLR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震前的2个月,震中附近地区出现明显的高值辐射变化,其高值中心位于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异常形态呈孤立的"V"字形,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热动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U-Th)/He测年技术:α离子射出效应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h)/He测年技术是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应用于磷灰石、锆石、榍石、石榴子石等多种矿物,并且磷灰石(U-Th)/He在目前已知的所用低温热年代学指标中具有最低的封闭温度和较强的热敏感性,此外矿物的(U-Th)/He分析还可用来反演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因此该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U-Th)/He方法研究程度的提高,影响测年结果的各种因素也被相继发现和认识.从(U-Th)/He测年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矿物内 α离子的射出效应及其对氦年龄计算的影响与校正,进一步说明了矿物成分环带、晶体形状、比表面积等因素对于氦年龄校正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已有的针对这些因素的不同校正模型的原理、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前缘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