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4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时的外冕进行了摄像观测,采用天文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对该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对太阳活动低年的外冕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2.
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非对称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9~2013年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以及10.7 cm(2800 MHz)太阳射电通量资料, 本文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相关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有较好的相关性, 且在太阳活动的强、弱时期该相关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在强太阳活动时期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联系更为显著, 而在弱太阳活动时期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微弱, 这表明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在太阳活动较强的时期, 随着太阳活动的增强, 东亚中高纬对流层中层的大气环流倾向纬向型, 东亚大槽减弱, 850 hPa出现异常偏南风, 地面上西伯利亚高压以及冬季风减弱, 东亚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而在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 太阳活动的年际差异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之间几乎不存在显著联系。分析太阳活动较强和较弱时期纬向平均纬向风的差异发现, 其间平流层行星波活动、热带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种非对称影响的重要原因。在强太阳活动时期, 平流层行星波在太阳活动的异常增强年有异常的从极地向赤道的水平传播, 高纬地区E-P通量(Eliassen-Palm flux)异常辐散, 导致中高纬西风及北极涛动(AO)增强, 同时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 海陆热力差异缩小, 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弱, 东亚冬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33.
正课堂教学导入有多种方式。1.设问导入在学习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太阳"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一些有趣的问题导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后羿为什么射掉了九个太阳,而不是十个全都射掉呢?"由此引发学生们对"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而言有什么意义的思考。又如,在学习同专题之后的只有一个地球的部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人类要生活在地球而不是火星或是其  相似文献   
34.
正笔者曾参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很有感触。一、多思考一些课标课标是新教材的灵魂,它规定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中有课标,才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将课标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心中有课标,才能与教材作者进行心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太阳活动与全球大震的关系, 引入一个无量纲的"地震能量函数√G", 并分析研究了1681—2011故年间全球M≥7.0大震的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由此发现全球大震在太阳活动周4个阶段的分布和活动度, 随震级的强度而异.提出地壳对太阳风暴加卸载响应模式, 用于解释此现象: 通过考察最近331 a, 得出全球共发生了10个M≥9.0超级巨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是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没有发生过超级巨震.该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全球大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据湖北省神农架永兴洞一支石笋的8个230Th年龄、648个δ18O数据,建立了晚全新世4.40~ 1.75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4a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序列,其中在2.92~ 2.74ka B.P.期间,δ18O发生显著正偏,幅度达2.5‰,指示一个显著的弱季风事件(这里称之“2.8ka”事件).该事件以夏季风缓慢减弱开始,迅速增强结束,事件内部有两个次一级的振荡旋回(两峰三谷结构),在内部细节与转型特征上类似湖北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的“8.2ka”事件,暗示发生在全新世这两个冷事件的驱动机制基本一致.这两个弱季风事件都发生在太阳活动明显减弱时期,并分别与北大西洋Bond 2和Bond 5冰漂碎屑事件同步,表明百年尺度的东亚季风环流的演化由太阳活动和北高纬气候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22太阳周上升段期间的太阳黑子及质子耀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太阳活动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特点。并确定了上升期的活动经度:L220°—300°和L70°—130°。此外对四个强的活动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8.
罗葆荣  段长春 《天文学报》1997,38(4):386-393
本文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分布规律,磁场极性的演化特征和冕洞的地磁效应,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特别指出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具有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1 INTRODUCTIONSolar microwave bursts are usually produced by dtherellt radiation mechanisxns: gyroresonance absorption, Coulomb brernsstrahlung of the thermal baCkground plasma, as well asgyrosynchrotron radiation of the nonihermal electrons (Hildebrandt et al. 1998). Meanwhile,cyclotron or synchrotron maser instabilitie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microwave spaaes, blips, andtype ill bursts (Wu 1985; Huang 1987; Huang et al. 1996; Huang 1998), which are usuajly superposed on the ambient mi…  相似文献   
40.
太阳第21周实测到3986个活动区,以黑子面积、X射线耀斑指数、10.7cm射电爆发及质子事件等四项指数,从中综合评估出AR3804、AR4474等16个最强烈活动区。与22周比较,两周都有在时空分布的相对集中性特征。但21周集中在4个时段,不如22周在2个时段集中;21周出现的5个热点,只有南半球在经度85°前后的热点,与22周3个热点之一相似;21周的整体活动水平略低,在X射线和质子事件两方面尤为显著低于22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