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笔者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获悉,为规范该市矿业权交易行为,日前,天津出台实施了《天津市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今后,在该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探矿权和采矿权等矿业权交易活动,必须统一遵守该《办法》。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区的地热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每年可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开发方式的不尽合理,带来诸多问题。文章阐述了天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特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认为不同热储层间水力联系的存在和地热井间距的过小,造成开采层间相互影响较大;地热井布局不合理、开采层位相对集中、回灌程度不高导致局部热储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持续的大幅度压力下降将引发吊泵和地面沉降;超标准排放地热尾水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热污染;采、灌井间距的过小和相对位置的不合理,存在冷突破风险。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了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天津市林业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主持的天津市历史上首次长达10年的大型湿地水鸟调查结束。从1997年10月至今,调查组对天津市近30处大型湿地展开野外考察,共记录到野生水鸟14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大鸨、遗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天鹅、疣鼻天鹅、小天鹅、灰鹤等。遗鸥和黑嘴鸥属国际著名珍禽,以往在天  相似文献   
14.
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管理机井数据,并把机井数据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Powerbuilder为前台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优良性能与丰富界面。开发了机井管理信息系统,可对机井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分布式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地震流体研究成果基础上,借地下水位的时空异常图象进行推测区域构造断裂活动的探索。通过对天津夺区1985至1994年地下水位异常的分析对本区的构造洗给出了以下推测;(1)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对地区构造活动显示出突出的调整性的变化。(2)沧东断裂带是本地区最活跃居主导活动地位的断裂。(3)沧东断裂带应力集中部位有同天津西南段向东北转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进行评价,可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改进、布局优化和新建选址提供依据。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天津市城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性、安全性、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包含8个评价因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空间点位分析模型和覆盖范围模型,对天津市27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中心城区14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满足性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总体适宜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安全性亟需加强;天津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少,服务区域有限,存在较大范围的覆盖盲区,其中和平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仅0.2m2,远小于人体最低占用面积0.6m2,达不到人均有效避难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已有地热井269眼,年开采量2564万m^3。但地热资源利用率最高为62.4%,地热尾水回灌率不到8%,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笔者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特征,在阐述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地热利用率低和回灌量少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开采类型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强度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和优化配置的保护原则,为有限、宝贵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并提出地热资源必须走回灌开发道路,增加回灌井,提高回灌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河北国土资源》2006,(11):24-25
杨洪杰,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7年3月出生,1982年参军,1996年10月参加土地管理工作,现任故城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执法监察大队监察科科长。在天津市消防部队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特别是在1986年的一次火险扑救工作中因舍身救人光荣负伤,荣立二等功,《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参加土地管理工作后,他严格按照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忠实履行“国土卫士”的神圣职责,勤勉执法,兢兢业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县政府、县、市局先进工作者。《国土资源报》、《河北日报》和《河北国土资源》等多家新闻媒体曾对他的事迹进行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堆山造景工程地基稳定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山造景工程是一项利用建筑渣土,在坑塘上进行堆载的市政工程。通过对堆山造景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工期等条件,提出了清理淤泥、设置反压平台、排水、控制堆填速率等促进地基稳定的防治措施。利用孔隙水压力监测、侧向位移监测及分层沉降监测等原位监测数据,以复合型法进行反演力学计算参数,并将反演结果用于该工程地基稳定性的模拟,以指导后期工程以及类似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开采指标综合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地面沉降控制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特色。本文针对地下水超采是影响天津市地面沉降主要因素的现状,通过对多年地面沉降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的分析,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初步确定各乡镇2007年地下水开采指标或维持2005年实际开采水平,或选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应用地质系统科学理论,综合考虑2001~2005年各年度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动态,将天津市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作为一个回归分析单元。为了将各计算单元的预测结果具体到各乡镇地下水资源开采指标制定中,结合各乡镇地面沉降现状和地下水替换水源条件,并根据计算单元内各乡镇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超采程度、沉降敏感度以及地下水位超限程度等因素进行压采规模的综合分级。这一方法已得到我市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