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21.
张宇昕  沈阳  马旭林 《气象科学》2021,41(4):463-470
西北太平洋地区晚季(10—12月)66%的热带气旋可以发展成为台风,其比率高于盛夏季节。基于贝叶斯突变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晚季台风频数在1998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转折,即相对于1979—1997年,台风频数在1998—2016年显著减少。台风生成的空间分布情况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总体呈减少状态,减少最多的区域出现在东南部(0°~17.5°N,135°~180°E)。相应的,台风生成潜在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ex, GPI)在该区域也明显减小。通过对比分析涡度、垂直切变、相对湿度和最大潜在强度四个主要因子对GPI变化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动力因子(垂直切变和涡度)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的年代际变化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22.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朱艳峰  宇如聪 《大气科学》2003,27(6):1045-1056
分析了106°E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1951~200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与中高纬500hPa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的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密切相关,在这种环流型下有利于川西地区降水偏多.(2)川西地区盛夏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为川西多雨时期,干旱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且弱,1961年以后降水有减少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偏少.(3)20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中高纬环流形势有显著的不同,50年代中高纬两脊一槽型偏强,90年代则偏弱,这是川西地区50年代明显多雨和90年代少雨的主要原因.(4)高原前期的热源偏弱时,7、8月川西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