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吕园 《地下水》2011,33(2):98-101
在对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咸阳市城乡给排水现状,提出咸阳市在城乡给排水现状中存在供水管网老化、地下水超采、城市污水处理率低等问题.通过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来引导城乡给排水设施的统筹规划利用,并确定了利用的重点,提出成阳市城乡给排水设施的统筹规划利用应充分发挥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完善各项法规与...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市区(包括秦都区、渭城区的辖区范围)的地质构造基础、地貌类型格局及新构造运动表现诸方面分析咸阳城市的地貌环境、地震安全性,阐明地貌环境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局限因素。咸阳市区地质构造隶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其外围被纵横切割的断裂带环绕,历史上无破坏性强震记载,却屡受邻区强震波及致灾,对此应慎重防范。  相似文献   
13.
郝晋伟  冯金 《地下水》2011,33(2):116-118,121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对水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同时也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城镇建设用地这一指标入手,分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用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空间差异、时间变化和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平均耗水量,最后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以咸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经济、农业、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作为区域气候变化适应度的评价子系统,运用AHP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确定对气候变化适应的隶属度并判断适应度。结果表明,咸阳市1998-2007年对气候变化适应的隶属度呈逐年增加趋势,适应度处于由"较弱"向"一般"过渡状态,区域整体及各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中经济系统适应度由"弱"到"强",受不利因素影响程度小;农业系统适应度由"弱"到"一般",受不利因素影响程度较大;社会系统适应度由"较弱"到"较强";资源环境系统适应度由"弱"到"一般",受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5.
以1988年、2000年及2014年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西安、咸阳两市的城镇建设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年均扩展速率、景观指数、城市形态分形维数及提取城市重心等方法对1988—2014年西安、咸阳两市的城市扩张状况及其扩张的驱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面积分别从1988年1.13×108 m2、2.37×107 m2扩张到2014年4.80×108 m2、2.18×108 m2,分别扩张了4.2倍及9.2倍;(2)所有城区中年均扩展速率最高的为西安市未央区,达38.43%,灞桥区及咸阳市两城区城市扩展速率均以两位数增长;(3)西安市城市重心转移大体上呈向北迁移的趋势,咸阳市城市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即西安市方向发展。各指数表明西安、咸阳两市总体扩展较快,西安市城三区以点的方式填充扩展,城郊区以面的方式快速扩展,咸阳市城区扩展经历了外围扩展到内部填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情报》2008,(10):I0002-I0002
咸阳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预测热水储量约为3450亿立方米,所含热能相当于标煤约50亿吨,是一个大型整装热矿水型地热田。近几年,咸阳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中国地热城为目标,积极创新地热开发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3):I0003-I0003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是咸阳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土地面积388162.5亩,其中农用地265899.99亩,建设用地106349.8亩,未利用地15912.8亩。咸阳市诸多支柱产业及大型招商引资项目大多都在秦部落户,辖区经济发展迅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作为国土秦都分局一把手的南涛同志,纵观长远,统筹兼顾,提出“资源保护、经济发展、维护权益并重”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分布在咸阳秦都、渭城、兴平、武功等十一个县(区、市)的45个地下水监测井所得水质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六价铬、硫酸盐及溶解性总固体七个重要污染指标数据,得出每一类污染物的具体空间分布,从水文地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几个方面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进行具体原因分析,结果得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尤其是工农业生产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最大;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每个监测井水质对于五级水分类标准的不同隶属度,得出研究区内地下水质呈现南部普遍差于北部的结果;进一步总结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与氯化物、总硬度几个污染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水质pH呈弱碱性有利于氟化物浓度升高等关系,为之后的地下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11):56-57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处有一座梁山,自周、秦起即为名胜之地。史载:周太王(古公宜父)逾梁山而载弘基。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夷狄,汉张骞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  相似文献   
20.
秦代为咸阳汉高祖元年为新城唐武德元年为赤县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东南邻省会西安市,西与宝鸡市,东北与渭南市、铜川市交界,西北与甘肃省接壤,是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