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构建及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庆志  孙鹏  张强  姚蕊 《地理学报》2020,75(7):1465-1482
旱灾是一种致灾因子与成害机理均非常复杂的自然灾害,也是目前对其检测与风险防御最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种类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的变化逐渐趋于非平稳化,水文气象序列的非平稳性已有广泛研究,但在干旱检测指标中却鲜有考虑。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非平稳性理论,构建非平稳性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SPEI)并进行适用性评价,利用NSPEI评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气象干旱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非平稳性站点集中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三角地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NSPEI拟合最优的站点占中国气象站点的88%(2177个站点)。② SPEI对温度较为敏感,在评估未来干旱变化时会高估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性,而NSPEI能够克服这一弱点,较SPEI可更好的检测中国气象干旱,且能很好的刻画中国未来干旱变化。③ 低、高排放情景下中国北方干旱加剧,南方呈湿润化趋势;中排放情景下中国北方湿润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南方则呈干旱化。基于NSPEI干旱检测结果,中高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极端干湿历时与发生频率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92-2015年中亚五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阮宏威  于静洁 《地理学报》2019,74(7):1292-1304
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使得土地覆盖与蒸散发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中亚五国为研究区,采用欧空局气候变化项目(CCI)土地覆盖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蒸散发数据,分析1992-2015年土地覆盖与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耕地蒸散耗水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亚五国土地覆盖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耕地扩张引起土地覆盖格局变化。1992-2003年耕地快速增加(1.1万km 2/a),林地和草地大幅减少。2003-2015年耕地增速趋缓(0.3万km 2/a),林地和草地有一定恢复,裸地和水体持续减少,城镇用地持续增长。耕地共增加12.3万km 2,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4.0万km 2和2.3万km 2,且集中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裸地减少3.5万km 2,集中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水体减少3.1万km 2,集中在咸海湖泊。乌兹别克斯坦耕地减少、裸地增加,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土地覆盖变化幅度较小;② 中亚五国蒸散发变化与土地覆盖格局基本一致。蒸散发总体呈增加态势(6 mm/a),1992-2003年快速增加(11.3 mm/a),2003-2015年缓慢上升(2.4 mm/a)。中亚五国年蒸散发达到276.8 mm,东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347.3 mm)和塔吉克斯坦(302.9 mm)最高,中北部的哈萨克斯坦(297.9 mm)次之,西南部的乌兹别克斯坦(211.0 mm)和土库曼斯坦(150.0 mm)最低;③ 中亚五国蒸散耗水结构受耕地面积大小的影响。中亚五国耕地蒸散耗水的贡献由24.7%增至27.9%,土库曼斯坦耕地蒸散耗水仅占本国的11%,其他国家均超过25%。草地、林地和裸地的蒸散耗水贡献降低,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仍以草地和林地蒸散耗水为主(≥ 50%),土库曼斯坦(61.3%)和乌兹别克斯坦(46.4%)的裸地蒸散耗水占绝对优势。本文明确了中亚五国土地覆盖连续动态变化过程,细化各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特征及差异,增强对土地覆盖与蒸散发现状的认识,可为水土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均匀地表蒸散遥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目前常用的遥感估算地表蒸散方法,包括地表能量平衡模型、Penman-Monteith类模型、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方法、Priestley-Taylor类模型和其他方法。然而使用这些方法估算地表蒸散时会面临严重的尺度效应,而产生尺度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地表异质性,在分析了非均匀下垫面对水热通量遥感反演造成的影响后,介绍了面积加权、校正因子补偿与温度降尺度3种尺度误差纠正方法;并从地面观测实验的角度简述了非均匀下垫面水热通量真实性检验的研究;最后探讨了将来建立更具时空代表性的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遥感估算模型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地下水埋深对淮北平原冬小麦耗水量的影响,对浅埋区农业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2020年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群,模拟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冬小麦蒸散发变化过程,以蒸散量表征小麦耗水的变化,识别影响小麦耗水的关键环境因子,探索不同情景小麦耗水特征。全生育期内各地下水埋深0.5,1.0,2.0,3.0 m下小麦蒸散量依次为510.50,499.33,567.88,727.88 mm,各埋深下表层10 cm处土壤含水率与蒸散量相关系数依次为?0.42,?0.69,?0.53,?0.43;依据太阳辐射量划分3类典型日,典型日内蒸散强度为:强辐射日约0.30 mm/h、弱辐射日约0.07 mm/h、微弱辐射日约0.03 mm/h;蒸散峰历时依次为:5:00—20:00、7:00—17:00和9:00—17:00;太阳辐射强时,地下水埋深对蒸散强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影响较小,而太阳辐射过弱时,地下水埋深大会阻滞能量传输,蒸散强度峰值滞后;表层土壤水是蒸散发的主要来源,尤其在1.0,2.0 m埋深下表层土壤水对蒸散发贡献率更高;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正向驱动小麦耗水,表层土壤水分、平均气温和空气湿度反向驱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影响广西水力发电的关键时期的气象要素为降雨和蒸散量,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找出了水力发电量丰产、平产、欠产的气象指标,为发展广西水力发电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了祁连山北坡不同海拔处的年降水量和乔木林年蒸散量,据此确定了满足乔木林需水的高度带。分析所得的7月均温10℃和6℃,可分别作为乔木林和灌木林生长的温度下限指标。据祁连山北坡水热条件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海拔2500—3200米处适宜发展乔木林,其生长以海拔2700—2900米处为最佳,海拔3200—3700米处适宜发展灌木林,其余山区只能生长草类。  相似文献   
19.
遥感瞬时作物表面温度估算农田全日蒸散总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一日一次观测资料计算全日农田蒸散总量的模式,该模式由二部分公式组成,一是计算瞬时农田蒸散量的空气动力学阻抗——能量平衡公式,另一是根据遥感作物表面温度、农田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等参数的一次观测资料,计算全天蒸散总量。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中国气候的干湿变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利用1951—1980年的月平均温度,计算了中国各地水分需要量。根据水分需要量和降水量大小,将我国划分成潮湿、湿润、半湿润、半干燥和干燥5类气候区;并对这5个气候区1950年前后各30年时段的气候干湿状况进行讨论;此外还对影响气候干湿变化的重要因子,我国近30年来的降水进行了分析。 近3O多年来,各气候区的降水及气候状况呈现了不同的变化:潮湿和湿润气候区50年代降水较多,60年代降水偏少,70年代降水呈多变态;半湿润和半干燥气候区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为多雨时段,1965年始,降水偏少,处于少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