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706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2180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794篇
海洋学   70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3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1933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记者潘继鹏报道:2002年9月1日,自治区计划与发展委员会组织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专家对《开发利用新疆空中水资源建设一期工程》中的《新疆重点地区人工增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新疆山区人工增水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并获得一致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增加区域降水量,增加河水径流量,改善水分循环,有利于缓解制约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等突出矛盾。对于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缩小与东部的差距,稳定社会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在辽宁省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必要性,对在辽宁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选取沈阳,抚顺作为试点城市,设定目标区和目标断裂,分别对活断层危险性,危害性和深部发震构造环境进行评价。在断裂探测过程中,确定初步探测和详细探测两个阶段,主要采用人工地震方法并结合钻探,地震划分结果,对目标区内的目标断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3.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104.
从天气条件的选择、作业云的选择、作业时机的选择、作业云部位的选择、作业射击组合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探讨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党江敏  张聪娥 《陕西气象》2002,(4):44-44,45
上行报文的传输实效对气象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关系到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及时、丰富的资料和数据才能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上行报文的传输主要通过 92 1 0工程通信系统中的卫星系统来实现。但是经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上行报文不能正常传输。如各基本、基准站的上行报文已传输到省级信息中心后 ,没有被正常转入小型机业务系统上行报文的目录 ,或由于小型机文件系统读写操作过于频繁导致报文不能被正常读写 ,或卫星系统传输设备出现故障等。上行报文不能在有限的时效传输至国家级气象信息控制中心。处理故障经常需要…  相似文献   
106.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天然降水的入渗和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植被冠层与大气界面间(SVAT)物质传输过程日益成为水文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领域,降水量的迁移与转换是非灌溉区SVAT主要的物质传输过程.干旱半干旱区稀疏灌丛蒸散量占降水量的90%以上,因此对降水入渗与水分在土壤内植物根际区再分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进行,主要观测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灌丛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深度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 mmh-1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 cm*h-1,此时的降水对沙区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 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瞬时入渗速率.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固沙区微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试验期间翌日 8:00时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时水分值 0.1%~0.3%.  相似文献   
107.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动态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动态指数对沙坡头包兰铁路北侧1964年和1981年沙地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发现1981年区和1964年区的油蒿种群都属于增长型,但1981年区的增长性大于1964年区,也就是说,随着人工植被建立的时间延长,油蒿种群结构由快增长型转向慢增长型.因此,沙地中的油蒿种群的动态趋势是由快增长向慢增长,以及衰退方向演变,最终有从人工植被区中消失的趋势.同时,油蒿种群结构的增长型是油蒿能长期存在的种群生态学原因,是它具有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沙地生境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8.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33  
在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对人工模拟降水及天然降水后生物土壤结皮层含水率进行了动态定位监测,并分析了生物土壤结皮拦截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变了原来沙丘剖面的水分分配格局,10%~40%的年降水量被拦截到结皮层;②随固沙年限的增加,生物土壤结皮的进一步发育和演变,其对降水的拦截能力也进一步提高;③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10月份平均拦截雨量比4~6月份平均高出12%.  相似文献   
109.
汪汇海  李德厚 《山地学报》2003,21(3):318-32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两层人工群落结构,比单一橡胶种植模式有着明显的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特点。胶—茶人工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增强土壤地表呼吸强度,促进团聚体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胶—茶人工群落为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热带山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0.
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规律预测及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过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的各子过程,包括:吸附/解吸、土壤屏蔽、扩散和生物降解,利用模型,预测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的规律性及处理时间、处理终点;利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地现有处理方式的情况下,经过8年处理,土壤中4-Cl-PCBs不低于69.4%被降解的可能性为75%,此时土壤中能够继续污染外部环境的4-Cl-PCBs部分不超过10.9%的可能性为75%;土壤中4-Cl-PCBs全部生物降解完毕所需处理时间不超过16.20年的可能性为75%,最后被土壤不可逆屏蔽的残余物不超过20.9%的可能性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