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668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1341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只有垂直方向的一维气候模式。该模式可以用来研究大气中CO_2气体浓度从330增加到660ppm时地面温度的变化。同时我们将分析几个反馈机制对气候系统灵敏度的贡献,其中包括大气湿度反馈、云反馈和地面反射率反馈等机制。  相似文献   
82.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high-altitude scientific balloon and a self-made automatic sample collector,a total of 276 dust grain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of shape,grain size and optical property.Some of the grains we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m microprobe techniques,The stratospheric dust grains can be classified as 6 types:cosmic dusts,cosmic dusts(?),microtektite,natural pollutants,artificial pollutants and the unknown substances.The different types of dust grain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distinguishing symbols.Widespread in the space of the solar system,cosmic dusts are the initial substances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to some degree,have recorded a great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So they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s in the field of cosmochemistry at present time,Since the 1960‘s,scholar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collected cosmic dusts both in the space near the earth(using rock ets,space probes and space shuttles)and in the stratosphere (using high-altitude balloons or U-2air planes).According to the shape(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image),element composition(the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um)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dust grains,the substances in the stratosphere can be classified as 5 types:cosmic dusts,alumina spheroids,terrestrial artificial pollutants,terrestrial natural pollutants and unknown substances(CDPET,1982).  相似文献   
83.
本文采用简化数学模型探讨了东、西风廓线特征与外源强迫下大气环流平衡态定常波结构的相关关系。文中采用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西风廓线特征与大气环流型季节特征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西风廓线冬、夏季节差异与中、高纬度西风槽“冬三夏四”波数差气候特征有关,且低纬强东风切变可作为赤道东风波周期振荡成因之一。冬夏西风廓线季节特征可导致大地形强迫效应、海陆加热因子影响作用的显著季节差异。研究还揭示了大气环流型优势波转换的基流特征影响效应,并导出了流场与纬向加热强迫源共振状态的西风廓线特征函数与临界曲线。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讨论了地震谣传与地震误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地震谣传的传播机理、放大畸变作用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对地震谣传产生的背景,诱发地震谣传的主要因素及四川地震谣传的地区性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识别、平息和预防地震谣传、减轻人为灾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5.
中国东部若干地区大气气溶胶虚折射指数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欢陵  许军  黄正 《大气科学》1991,15(3):18-23
利用直接取样和积分片方法对大气气溶胶的折射指数虚部n_i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给出了中国东部不同类型地区气溶胶n_i的统计特征:城市地区为0.080;郊区为0.063;乡村地区为0.030;高山为0.012;南海区域为0.006。城市和郊区的n_i值,冬半年(11月至次年的5月)比夏半年(6月至10月)大,12月份的n_i为极大值。除南海外,中国东部各类地区的n_i值比国外同类地区偏大,这与把煤炭作为主要能源造成的燃煤烟尘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86.
罗哲贤 《大气科学》1991,15(3):97-104
本文在正压涡度方程中引进短时间尺度周期性热力强迫项。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该强迫项可以引起环流指数准两至三周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87.
强迫耗散非线性系统的局域阻塞流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正压涡度方程约化为强迫耗散的KdV方程,求得了该方程的一个定常解.这个定常解描述了非绝热加热、耗散、非线性平流和线性频散共同作用所形成的阻塞流型.在确定性初条件、随机性初条件和随机热源扰动的情况下,积分时间大于60天的三组试验表明:该阻塞流型闭合高压中心位置维持定常,而阻高中心强度的演变显示出清晰的准两周或一个月左右的低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88.
本文研究了低Péclet数下剪切流中气溶胶粒子的传质率。Péclet数(Pe)是物质浓度的对流输送项对分子扩散项的比。它等于Reynolds数(Re)与Schmidt数的(Sc)之积。本文应用奇异扰动方法得到了无因次传质率Nu(Nusselt数)在小Péclet数条件下的四项渐近展式,因而?改进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针对飞机喷洒液态杀虫剂的研究需要,本文建立了排放呈多分散液态气溶胶粒子的高架有限瞬时线源的扩散—沉积模式。研究中发现,蒸发效应对液态气溶胶粒子的扩散及沉积量影响很大,相应的固态气溶胶粒子的高架有限瞬时线源的扩散—沉积模式只是它的一个特例。本文还讨论了液态气溶胶粒子的重力沉降速度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0.
梅雨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祖  尹球 《气象科学》1989,9(4):445-451
应用Wang等的水滴碰并粒子的碰并系数和滴谱资料,计算南京地区梅雨对气溶胶粒子的清除性能。结果为:(1)冲洗系数K(ap)与降水强度Ⅰ的关系为K(ap)=A(ap)Ⅰ~b(ap)。A(ap)在ap=0.2附近有极小值3.13×10~(-s),当ap=10μm时A(ap)增大到3.54×10~(-4)。指数b(ap)取值0.79—0.85(2)一次历时2—3小时的降水,冲洗掉ap<1.0μm的粒子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但能冲洗ap>10μm粒子的90%以上。(3)谱平均碰并系数与降水强度有微弱的关系。雨强增大10倍,该系数增减1—10%,E取值在8.5×10~(-5)到9.6×10~(-1)之间,因粒子大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