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6篇
  免费   1573篇
  国内免费   2123篇
测绘学   1307篇
大气科学   1705篇
地球物理   1097篇
地质学   4361篇
海洋学   831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639篇
自然地理   105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贵州盘县大洞遗址的旧石器发现于1990年,从发掘到各项国际合作研究已经进行了20余年。就目前开展的工作,确认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3m,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可鉴定动物化石43种、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用火证据等人类活动遗迹。研究表明大洞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相当于旧石器初期的最后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30万年至距今13万年。大洞遗址的重要考古研究价值使其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在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992.
海水中主要含硫化合物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降解可产生丙烯酸(AA)和活性气体二甲基硫(DMS)。2011年8月对黄海冷水团海域的AA及相关参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AA的浓度为0~0.208μmol/L,平均值为(0.081±0.075)μmol/L。AA的高值区出现在海域的东南部,可能是受到长江冲淡水的影响。AA的浓度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到北递增的趋势,与Chl-a较为一致,表明该海域的AA主要是由DMSP裂解产生的。表层海水中AA与温度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AA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层底层表层,这可能是产生AA的浮游植物与消耗AA的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海域中AA浓度与DMSP或DMS无明显的相关性。AA浓度远高于DMS,AA/DMS平均为106∶1,初步估算出DMSP降解产生的AA约为66.5%。AA/Chl-a平均为126.6 mmol/g,比DMSP/Chl-a高1个数量级,比DMS/Chl-a高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灾害对城市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日趋受到关注。城市景观结构和空间形态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区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成为城市生态风险及可持续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明晰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基本概念内涵及单一、综合自然灾害作用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城市地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与景观格局—过程之间的逻辑关联,综合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及其在城市生态风险评价、自然灾害生态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相互影响机理探索、景观时空尺度分异与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与情景模拟等三大重大研究趋向,以期实现基于景观优化的城市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防范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994.
产学合作网络是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当前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集中在“本地/全球”二元尺度讨论上,缺乏多尺度产学合作效应的比较分析。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本文从尺度和效应视角探讨了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①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的空间格局呈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星芒状结构,核心城市占据的网络优势地位能够助力其在网络中获取创新资源,并且高校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特征进一步巩固了省会城市的优势地位,使得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格局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②本省与长三角区域尺度创新产学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其他尺度。从区域尺度客观看待高校在空间创新进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③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的平均距离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工科院校产学合作的作用和极值点均要大于综合院校和其他院校。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应该加快推进以区域尺度创新产学合作为重点的产学合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当强化薄弱地区产学合作的多尺度耦合网络建设,着力提升薄弱地区的网络地位。  相似文献   
995.
周雪如  李育 《地理学报》2022,77(5):1138-1152
全球升温导致区域干湿格局转变,千年尺度中全新世暖期和百年尺度中世纪暖期可以为探究现代的气候趋势提供历史相似型。通过湖相沉积、冰芯、孢粉、树轮等古气候记录和PMIP3/CMIP5计划的古气候模型模拟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中全新世暖期(7.2—6.0 ka BP)东亚夏季风强盛,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中世纪暖期(950—1250 AD)与小冰期表现为暖干—冷湿气候机制。现代观测数据显示,祁连山地区呈现暖湿化,但现代的气候机制与自然因子主导下暖期的响应机制差异较大,表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发展下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是准确预测研究区未来干湿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李岩  林安琪  吴浩  吴霞  岑鲁豫  刘荷  江志猛 《地理学报》2022,77(11):2738-2756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科学依据,提高其精细化程度和可靠性有助于准确把握城市用地发展趋势,对城市土地资源精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宏观遥感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难以在街区尺度上揭示城市用地社会功能变化及精细化模拟中空间尺度效应来源和作用机理。本文联合遥感影像和POI数据识别出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化特征,运用响应面法率定土地利用精细化模拟的最优空间尺度组合,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开展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精细化模拟。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应用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OI 的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化识别方法,可以深度解析城市建设用地的社会功能,极大改善了传统基于遥感的土地覆被宏观解译效果;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元胞自动机精细化模拟的最优空间尺度组合是30 m元胞、7×7邻域以及冯诺依曼邻域类型,采用最优空间尺度组合能够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的可靠性。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可有效识别精细化模拟过程中空间尺度效应的主要来源,并区分其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程度与正负效应;预计到2025年,研究区建设用地范围将继续向周边扩张,各类型用地之间互为交织,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将呈更加破碎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张弛  李枝坚  曾辉 《地理研究》2022,41(5):1279-1297
识别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多尺度权衡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管理决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尺度响应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尚不明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尺度划分方法。本文评估了珠三角地区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境质量、自然游憩共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量,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尺度估算方法,确定了研究权衡关系的最佳聚合规模序列。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化识别权衡强度在各个尺度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尺度间主导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 权衡强度在6条样线上的特征尺度突出,2000~11500 m是研究权衡关系的最佳尺度序列范围。② 自然游憩与水源涵养、生境质量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自然游憩与土壤保持互为权衡关系。三对服务组合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强,特别是在县级行政管理规模上,所有配对服务表现出最强的协同或最弱的权衡关系。③ 植被覆盖度对权衡强度的驱动作用突出且相对稳定。地形因素是小尺度范围内权衡关系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而气候因素和景观格局指数在较大尺度的影响作用显著。本研究通过优化传统的多尺度研究序列构建方法,为调控各类驱动因素以制定多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曹开军  王秘秘 《地理科学》2022,42(8):1446-1454
以2014年、2017年、2020年对应的140、560、1216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美丽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探究美丽乡村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异。研究表明:① 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增强,主要集聚区呈现“带状-网状-面状”分布的演变趋势,热点区由沿海地带向内扩散。② 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各影响因素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度呈显著差异,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5A级景区、人口密度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大。③ 主要影响因素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存在空间差异,且局部不平衡性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分析单元具有呈块状与带状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999.
王淑芳  闫语欣  孟广文 《地理科学》2022,42(7):1187-1195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是国内特殊经济区发展经验在空间上的延展。基于东道国独特的发展条件,需要将国内园区的建设经验进行调整,再运用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适应东道国本地化发展。构建政策移动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将国内园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政策在不同国家“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发现:① 根据政策施行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作用,政策移动可以分为政策移植、政策调试和政策创新;② 规划建设经验、运营管理经验、环保政策、人才政策等可直接进行政策移植;发展模式和文化政策要进行政策调试;法规政策、晋升政策和优惠政策需要进行政策创新;③ 园区的共性体现在国内园区成熟经验的借鉴、人才的培育与储备、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④ 园区的个性体现在文化的求同尊异、园区品牌的打造、晋升制度的创新和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创新性地运用政策移动性理论将国内和国外园区进行关联研究,揭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移植、调试和创新国内园区政策的过程,深化了政策移动理论的内涵,丰富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唐雪琼  徐海妙  尹铎 《地理科学》2022,42(1):136-142
选取易武斗茶会为研究案例,以尺度转换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分析易武斗茶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推动其发展演变的多元社会主体的不同行动与实践。研究发现:① 易武斗茶会的演变过程中存在2种尺度转换的方式,一种是为迎合普洱茶市场细分而进行的尺度下推,另一种是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尺度上推。② 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茶企的支持、茶农的配合以及茶客的偏好下共同驱动的。③ 多元主体的行动在推动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的过程中满足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诉求,地方依凭茶叶经济实现了本土发展。从节事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茶村如何通过地方性节事活动实现本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