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7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836篇
测绘学   1538篇
大气科学   258篇
地球物理   863篇
地质学   1700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385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波浪作用下孔隙海床-管线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作用下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是影响海底管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海床响应分析中一般将管线假定为刚性,并不能合理地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同时也没有考虑土体和管线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响应的惯性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由此所引起的管线内应力。为此考虑管线的柔性,分别采用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列出了海床与管线的控制方程,进而采用摩擦接触理论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海床-管线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及其数值算法。通过变动参数对比计算讨论了管线几何尺寸、海床土性参数对波浪所引起的管线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和管线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利用地质雷达探测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承台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KKO-100型探地雷达对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承台完整性进行探测,结合现场钻探、孔内波速测试、岩样分析测试,进一步对码头的工程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3.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floating laying of the offshore oil pipeline, this paper analyses in detail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pipeline under a definite structural form (pipeline and buoy) and the way of pulling. 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the buoy deployment,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ulling parameters (the pulling force of the cable and its length, etc.), providing an effec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floating pipeline-laying. A calculation example is given to show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the main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4.
提出将基于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与局部物理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探伤思路。利用动力学方法进行实时监测及损伤区域的粗略定位,再由物理探测方法实现损伤程度和位置的精确判断,从而降低对动态检测方法的精度要求。此外,文中尝试直接由结构的动力响应信号构建能量指标识别结构损伤的方法,不需要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算法简单,有望应用于海洋平台、高层建筑等可简化为串联多自由度体系的结构的实时监测和损伤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45.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进行了概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无水幕和有水幕条件下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区的渗流场。利用所建模型预报了2种条件下涌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涌水量、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展情况及洞库上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由预测结果可知,2种条件下洞库涌水量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而有水幕条件下的地下漏斗扩展范围和速度均比无水幕条件小;在洞库开挖初期水幕作用较小,随时间延长作用愈加明显,因此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储油安全和保护周围地下水资源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深水开发的新型立管系统——钢悬链线立管(SCR)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种全新的深水立管系统——钢悬链线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SCR)在翠西哥湾(Golf of Mexico)、坎普斯湾(Campos Basin)、北海(North Sea)和西非(West Africa)得到了成功应用。它的适用水深为300~3000m,且适用现有任何浮式结构,从浅水的固定式平台到极深水的浮式生产储运系统(FPSO)。因此,它取代了传统的柔性立管和顶张力立管,成为深水油气开发的首选立管,被认为是深水立管系统的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7.
The rupture of a submarine oil pipeline starts various mechanisms leading to an oil spill. Among these mechanisms the leakage of oil driven by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gravities of oil and sea-water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obtain an insight into the density-driven exchange flow and to determine the leak r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dictive and takes account of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inclination of the pipeline, and inertia of the fluid. The experiments were done in a horizontal model pipelin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相似文献   
48.
1 .Introduction Submarine pipelines are one of the safest and the least environmentally disruptive means for ma-rine gas or oil transpor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itation of submarine oil or gas ,the safety ofsubmarine pipelines has becomethe major …  相似文献   
49.
埕岛油田海上石油平台基础冲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海洋石油平台的建立会改变平台周围的水动力条件,其中平台的基础及与之连接的海底管缆(输油管道、注水管道、海底电缆等)附近产生冲刷现象,对平台和海底管缆的安全造成威胁。根据对研究区典型平台的4次实洲水深并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埕岛油田海上石油平台基础冲刷的过程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50.
1 .IntroductionInthe whole service period of the platforms ,some damage is unavoidable due to the corrosion,impact ,fatigue and so on.The damage whould cause the structures’ultimate capacity and safety de-crease .Presently,it is generally acceptedthat the detection of damage involes considerable statisticaluncertainties,thus lot of efforts is made for the damage probalility model ,for example Song and Lu(1996) usedthefuzzy-settheoryto estimatethe humanerrorsthroughthe definitionof insp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