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公交车搭乘是武汉市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公交搭乘方案能够减少市民出行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损耗,本文以武汉市道路网为基础,阐述了通过ArcGIS进行公交网络数据模型构建的过程,并利用VisualC++和Map Objects实现了公交简易查询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32.
文彤  李思敏  苏海洋  肖凯杰 《热带地理》2022,42(10):1677-1689
以中小学生自然教育研学旅游作为具体情境,基于539份家长问卷数据阐释研学旅游动机与价值感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成本感知和风险感知探讨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家长感知的研学旅游动机越强烈,越容易感知到研学旅游产品所传递的价值,验证了研学旅游情境下动机对价值感知的积极影响,也形成了对动机与价值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补充。并且,这一动机除了直接作用于价值感知外,还会通过成本感知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价值感知,揭示了中国家长对于教育价值的重视会削弱其对“利失”的感知。此外,进一步验证了风险感知的积极影响,即家长感知研学旅游的不确定性水平越高,动机对价值感知的积极影响越明显,且会抑制成本感知对价值感知的负向作用,但风险感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对成本感知与价值感知间的抑制作用将不显著。因此,面向需求设计打造产品,突出产品价值、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控活动安全、合理制定价格,获取家长群体的认同接受,将是研学旅游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33.
公平导向的学校分配空间优化——以北京石景山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特奇  廖聪  胡科  张文新  刘正兵 《地理学报》2017,72(8):1476-1485
空间优化正从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成为学科分支,但公平导向的公共服务空间分配优化研究还较薄弱。学区配置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多校划片”的随机入学方式,以各居住小区所获得的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来定义入学指标空间分配的公平程度,构建了以该方差最小化为目标、包含最大上学距离约束的二次规划模型,探求各小区对所获得指标进行随机抽签的情景下,各校入学指标在各小区的公平最大化分配,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学校布局和师资配置现状的前提下,与“就近入学”相比,公平最大化的“多校划片”能以有限的上学距离代价,显著降低教育分配的空间差异。在最大上学距离为5 km的约束下,各小区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降幅高达99%,教育质量期望值有所提升的小区或学生比例高达约2/3;付出的上学距离代价较显著但可接受,平均上学距离增加到3.99倍,达到3.20 km,仍低于案例区实际平均上学距离。当模型的最大上学距离参数从5 km逐步增至8 km时,教育公平的改善呈指数增长,平均上学距离呈算数增长;当距离为7 km时,各小区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趋近于0,可基本实现上学机会的空间均等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优化结果对入学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教育设施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而潜能模型是度量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引入学校服务能力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服务能力等级影响和居民极限出行时间构建就学影响因子,对潜能模型加以改进。通过以湖北省仙桃市为典型县域单元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村级居民点尺度,乡镇中心和高等级公路沿线居民点的小学空间可达性普遍较高,并按照一定的半径范围呈距离衰减过程,而乡镇毗邻地区居民点的小学空间可达性相对较差;②乡镇(街道)尺度,可达性较高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沿G318的北部地区,且城乡间、主城区与城郊的小学空间可达性均存在一定差距;③改进潜能模型能合理地评价各农村居民聚落点和各乡镇的小学空间可达性,当摩擦系数β取值为2时,能更为准确地揭示农村居民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城市常规公交空间演化过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暖  刘松  王帅 《地理科学》2017,37(1):55-63
以广州市为例,从公交覆盖度、线网密度和覆盖效益3个方面考察广州市常规公交的空间演变特征,结合趋势外推法,预测广州市未来公交发展态势,总结常规公交空间演变规律。研究发现: 建国以来,广州市内的常规公交经历了由“低效公平”的低级均衡向出行效率变高、公平性变低的转变,随后又出现了非均衡状况缓解、公平性上升的状态; 结合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发现它有由低级均衡向高级均衡状态演变的趋势。比较广州在城市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可以推论中国类似于广州这样发达的超大城市,市内公交状况大多处于上述演变过程的后半期,而大多数城市则处在这一演变过程的前半期。  相似文献   
36.
王磊  程钢  原东方  曾宪锴 《测绘科学》2016,41(12):151-156
针对大部分城市公交发展滞后、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该文采用统计数据与实调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的角度研究分析城区公交站点服务的空间可达性。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以城区街道办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采用固定阈值的简单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基于实测数据拟合的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焦作市公交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布局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区公交站点服务可达性整体上比较差;城区公共交通资源发展不平衡,空间差异比较明显,公交站点供需相对平衡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城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边缘;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了距离衰减对人们公交出行的影响,更能反映焦作市真实的公交状况。  相似文献   
37.
学区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始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最优学区划分算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就近入学为基本原则,以区域学生总体上学距离成本最小化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数量加权距离成本的最优学区划分算法,通过FME软件平台设计程序加以实现,利用模拟数据试验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owing to profound difficulties with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a, teachers play a vital role in stimulating student interest and in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continuation in the study of geography at university. Yet, with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offered in support, it is unclear why students select geography at university and if their high school experience informs their decision. Through a survey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an introductory geography course at an Ontario university, this research ques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high school experience and their enrollment in the course and ponder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health of the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39.
40.
学校分区问题混合元启发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义务教育学校采用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的方式确定招生范围,落实就近入学的法律要求。针对多校划片这一新的学校分区问题,提出“先学校分组,再学生分派”的策略进行划片,并设计了学校分组线性规划模型和学校分区混合元启发算法。分区算法包括初始解构造、邻域搜索算子、破坏重建扰动、集合划分问题(SPP)建模与求解等基本模块,在多启动迭代局部搜索(ILS)算法框架中进行问题求解。通过多启动、随机搜索、破坏重建扰动等机制提升算法的多样性,并引入SPP模型提升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选择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市辖区分别进行学校划片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元启发算法优化性能优异且收敛性好,适用于求解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问题;SPP模型在单校划片问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