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3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3301篇
大气科学   636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1906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638篇
自然地理   370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北京城区近地面比湿和风场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2012年北京城区平均5 km的高密度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区近地面比湿、风向和风速的时空精细分布特征,初步探究了城市下垫面对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夏季白天北京城区为干岛,冬季城区表现为弱湿岛特征。受城市效应的影响,北京城区与郊区比湿日变化有明显差异。近地面10 m风受到地形、城市和季节性盛行风的共同影响。当气流经过城区时有明显的绕流现象。夏季05:00—10:00 (北京时,下同),受山风、弱的夏季偏南风和城市热岛共同作用,气流向城市中心辐合。冬季15:00—19:00,受季节盛行风偏北气流和谷风偏南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城区形成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辐合线。对风速研究发现:城市粗糙下垫面使北京城区风速减小,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存在一条“n”状的风速小值带。由此可见,除已开展较多研究的城市热岛效应外,北京城市效应对近地面湿度和风场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增强实景的地名地址普查移动终端的应用,在三维实景互动过程中,采用了增强实景(AR)技术,如图像实别、位置定位、目标识别与追踪等技术。根据跟踪和定位技术与标定技术共同完成对位置与方位的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给AR系统,实现被跟踪对象在真实世界里的坐标与虚拟世界中的坐标统一,达到虚拟物体与用户环境无缝结合的目标,从而实现实景与虚拟的信息实现连续地互动。  相似文献   
993.
周尚意 《地图》2014,(5):141-141
就一个城市而言,其城市意象就是人们内心中对该城市的感知结果。例如人们说首都是“首堵”,这就是一种城市意象。而文化地理学者谈城市意象,更为关心空间化的意象。比如,有的人说自己的城市平面图看上去像神龟,也有的说像八卦阵;有人说自己乡村的地图形状像耕牛,也有的说像莲花。这些形象都是用建筑和道路组合体现出来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有人说北京旧城是“凸”字形,还有人说是“品”字形。  相似文献   
994.
原老未 《地图》2014,(1):6-6
中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被誉为“中亚的明珠”、“太阳之国”的希瓦,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是一座隐藏在沙漠深处的绿洲城市。有2400多年历史的希瓦是花刺子模王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它还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交易站,以奴隶交易而闻名。  相似文献   
995.
正《测绘科学》2014年第8期将推出"智慧城市专辑"(正刊),现特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稿。刊出时间2014年8月20号,截稿日期2014年5月1日。征稿范围:1、智慧城市与智慧地球宏观理论研究、体系和方法,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难题和技术瓶颈等;2、智慧地球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学学科发展相关研究,包括位置云、车联网、遥感云、遥感数据多粒度并行处理、传感网与GIS集成、视频与GIS  相似文献   
996.
To assist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prevention in case of hazardous chemical release into the atmosphere,especially in densely built-up regions with large populations,a multi-scale urb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Three numerical dispersion experiments,a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of 10 m,50 m and 3000 m,were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oxic chemical release in densely built-up areas.The multi-scal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is composed of the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Research (WRF) model,the Open Source Field Operation and Manipulation software package,and a Lagrangian dispersion model.Quantification of 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these chemical release events are given by referring to the 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Acute Exposure Guideline Levels.The wind fields of the urban-scale case,with 3 km horizontal resolution,were simulated by the Beijing Rapid Update Cycle system,which were utilized by the WRF model.The sub-domain-scale cases took advantage of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to explicitly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buildings.It was found that the multi-scal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flow pattern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n different scales,ranging from several meters to kilometers,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of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programs.  相似文献   
997.
以南京市为例,构建人工蜂群元胞自动机(CAABC)模型,对200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以实现CAABC模型的校正,并以2007—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案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总体精度(OA)2007年为87.79%,2015年为80.61%;模拟结果的品质因数(FOM)2007年为21.23%,2015年为19.25%。基于CAABC模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未来城市土地总量,对南京市2025和203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对城市扩张和生态用地被侵占现象进行分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的城市扩张主要以牺牲耕地和林地为代价,2025和2035年80%的城市扩张面积来源于对耕地面积的侵占,17%的城市面积扩张是由2015年的林地转换得到的。研究表明,准确模拟、预测未来城市格局及评估城市扩张能够对生态用地侵占,以及为决策者合理规划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8.
王凯  刘鹏飞 《测绘通报》2022,(11):132-134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入应用,城市级地下管网BIM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中的必要一环。本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在地下空间测绘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地下管网测绘数据与BIM深度融合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级地下管网BIM的技术流程和体系,构建了城市级别(GIS)场景下的精细化BIM模型,实现了测绘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缝融合,打通了多专业协同中与测绘数据融合的通道,为看不见的地下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以某城市为应用案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智慧管廊施工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与卫星影像相比,摄像机影像数据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互联网共享的摄像头视频提供了丰富的夜间灯光信息,但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针对实时视频数据设计特定爬虫程序进行数据获取,再基于获取的视频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分析日本东京某实验区的影像,发现城市夜间灯光表现复杂且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是整夜的夜间灯光随着时间呈现明显减弱的趋势,并且部分区域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等更为复杂的变化规律,此外不同建筑物侧面灯光趋势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