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0篇
  免费   2920篇
  国内免费   2070篇
测绘学   12934篇
大气科学   2008篇
地球物理   2428篇
地质学   8249篇
海洋学   2753篇
天文学   973篇
综合类   2307篇
自然地理   1148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712篇
  2020年   555篇
  2019年   871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669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1688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728篇
  2011年   1558篇
  2010年   1420篇
  2009年   1525篇
  2008年   1587篇
  2007年   1387篇
  2006年   1341篇
  2005年   1289篇
  2004年   1088篇
  2003年   1230篇
  2002年   1006篇
  2001年   983篇
  2000年   879篇
  1999年   770篇
  1998年   853篇
  1997年   839篇
  1996年   724篇
  1995年   620篇
  1994年   510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548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456篇
  1989年   3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讨论运用PCI 9054(美国PLX公司生产的接口芯片)作为接口芯片的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板卡的软硬件设计,以实现天线跟踪的两个时间同步中断。利用标准秒信号中断作为系统时钟同步信号,并同步产生时间间隔为20ms(或40、50ms,可选)的中断信号,来处理天线跟踪指令输出。中断信号通过PCI中断口INTA#接入计算机,在驱动中识别不同的中断信号,并在应用程序响应中断处理后,命令ACU(Antenna Control Unit)机,实现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同步跟踪。其控制过程分3部分阐述:硬件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安装及应用;着重讨论了前两者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52.
53.
54.
针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天然卫星的情况,导出了用两颗亮星作为定标时,CCD视场几何参数(比例尺和指向)测量的误差公式,进而设计了多定标星定标时正确的归算方案。新方案不仅对天然卫星的位置测量,也对同类型的小视场CCD位置测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56.
57.
木星土星边缘的椭圆拟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CCD观测的木星或土星光环图像二值化,再用“四邻点模板”检测获得二值图像的边缘,最后用椭圆方程迭代拟合边缘,可以获得行星几何中心的位置。这被证明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方法。本文给出了用椭圆拟合检测边缘的全部公式及有关说明。  相似文献   
58.
EM技术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EM技术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EM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将来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9.
据说人类80%的活动都与地理位置相关,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与“位置”相关的技术与服务,从远古的路标、地图、……,到当今时髦的GIS、导航系统、……,都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人类的通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无线通讯已将“天涯咫尺”变为现实,以至于见到某个人对着电话说“您现在在哪儿,在国内吗?”时,已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了。得益于人类80%活动的需求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得以产生并飞速发展。LBS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将无线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60.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