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6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1400篇
测绘学   505篇
大气科学   1084篇
地球物理   1411篇
地质学   2657篇
海洋学   727篇
天文学   229篇
综合类   529篇
自然地理   68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及综合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藏及金属矿藏的来源、运移、成藏/成矿等方面对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油气藏和沉积金属矿藏均来自于相同的烃源岩/矿源层。一些金属(铀、黄铁矿等)的存在,有可能对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烃类中的有机酸对金属元素具有溶解、螯合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随烃类和成矿流体的析出。烃类和成矿流体在水-油-岩共存体系,在近乎相同的运移机制和路径中,能够一起溶解、萃取其路径上的金属元素,有利于金属元素的运移。油气与成矿流体可以在圈闭中聚集、成藏或者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金属矿物独立沉淀成矿。油气与金属的成藏/成矿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二者进行综合勘探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张荷生  尹政  崔振卿 《地质通报》2008,27(3):404-413
根据对地下水的均衡状况、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气象水文条件、地下水流场、区域地质构造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张掖市甘州城区及其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错断了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内的隔水层,使中心地带的基底与祁连山区相连的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变为导水通道,增大了越流补给量,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关于地下水位上升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为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在城区范围内实施水平排水工程措施,在急需解决城区地下建筑物降水的地段和城区东北部的重灾区实施垂直管井排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3.
Sediments with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at site MD05-2905 in the Northeast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provide unique materials for a high-resolution study on the paleoenvironment. Based on precise dating of AMS 14C, grain size analysis of terrigenous debris at core MD05-2905 was conducted after organic matter, biological carbonate and biogenic opal were remo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5.5–63.5 μm coarse grain size ingredients may indicat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changes and that 2–9 μm fine grain size ingredients may be used as a proxy of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results of grain size analysis, which suggest East Asian monsoon intensity, reveal that a winter monsoon dominated the glacial regime and a summer monsoon dominated the Holocene regime.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summer monsoon increased gradually, experienced several abrupt changes and reached a culmination in the early Holocene (11200–8500 a B.P.) since 36 ka. Controlled by precession periodicity, it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t the highest stage, which needs further stud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7, 22(10): 1012–1018 [译自: 地球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04.
封闭体系有机质与有机碳氢氮恢复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封闭体系的条件下,对典型的Ⅰ、Ⅱ、Ⅲ型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的损失进行生烃动力学研究,获得了Ⅰ、Ⅱ、Ⅲ型干酪根的总量、有机碳、氢以及氮质量损失动力学参数。用Kinetics软件计算了封闭体系干酪根有机碳丰度、氢碳原子比和氮碳原子比的恢复系数。认为在对高成熟—过成熟干酪根进行生烃评价时,Ⅰ、Ⅲ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需要进行恢复,而Ⅱ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不需要恢复。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氢碳原子比均需要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扼要阐述公路勘测定界测绘与其土地报批图件资料制作过程,借用现有商业软件南方"CASS成图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微软"Microsoft Office Excel",成图、制表及图件资料涉及内容,提出应注意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研究“源兆”的若干问题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贵宣  张肇诚 《地震》1996,16(4):391-395
从位场理论的观点讨论了场和源的概念,建议将“场兆”改称为构造前兆,将“源兆”称为震源前兆。文中还分析了震源体与各种前兆观测方法探测的深度,并根据地磁与重力观测方法不同的物理基础和地质基础,指出震磁效应对于研究震源前兆的特殊意义,文中还介绍了1976唐山地震观测到震源前兆的部分实际地磁资料。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记录到的北京及邻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震活动频度及能量释放强度的分析,得到本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聚堆性”。在年发震频度,地震强度和能释放方面均具有双峰值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条带特征,且形成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的两条相互交汇的条带。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本区发震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0月前后,而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南东带上。  相似文献   
108.
皖南变质岩中的疑源类、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冠宝  陶正  石永红  徐树桐 《地质学报》1996,70(4):374-382,T002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 sp.,Nucellosphaeridium sp.,Lophosphaeridium sp.,Le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pp.,Micrhystridium spp.和scolecodonts等疑源类和其它微体化石及笔者等以前发现的Lingulacea总面貌反映的时代,判断其中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应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同时还根据Crassispora sp.,Kraeuselisporites sp.和Lueckisporites ef.virkkiae Potonie & Klaus,Triquitritessp.等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反映的时代,推断其中尚有一部分为晚古生代地层。因此认为本区是一个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的碰撞型造山带,而不是一个古陆。  相似文献   
109.
热液脉动与岩浆涌动的控制机理,是基础地质理论所涉及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当今流行的构造控制机理提出了质疑,其后借助"间歇喷泉"原理和"吹气球"机制,分别对热浪的脉动和岩浆的涌动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0.
张少泉  吕庆书 《地震》1993,(5):47-61
首都减灾圈,系首都减轻自然灾害预测防治圈。199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了《首都圈自然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研讨会》。本文根据这次会议所提供的材料,在从整体上实现减灾的思想指导下,就首都减灾圈的“成灾背景”、“首都减灾圈的组成”、“首都减灾圈的灾害预测与防治状况”、“首都减灾圈的灾害关联性分析”、“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实效预估”和“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对策与实施”等六个带有共同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供制定首都圈减灾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