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82.
摘 要:利用连续一年旌德县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别以兔儿山公园、路西村茶园代表城市公园、高山茶园这两种生态环境,对城市公园和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对负氧离子浓度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公园;②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次之,6月负氧离子浓度达全年最高;③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整体呈“一峰一谷”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上午,谷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夜间至上午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城市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日较差较高山茶园偏小;④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与气温、风速呈显著负相关;⑤负氧离子浓度雨天最高,晴天次之,阴天和多云相对较低,暴雨天气条件下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3.
一次南亚高压中期活动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65—1984年6—9月逐日08时850hPa历史天气图上分析的ITCZ,统计出ITCZ频数分布图,研究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ITCZ的气候特性和季节性进退,揭示了ITCZ具有与副热带高压同步北跳现象和频数突增现象。发现:西太平洋上的ITCZ容易在12°N和20°N附近形成和维持,使ITCZ频数图上出现南、北两个多频带.这一分支现象与热带低层赤道西风和高层热带东风的分支现象密切相关。由于ITCZ存在着活跃与间歇的低频振荡,加上海陆、地形和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以及ITCE的结构特点,因而月平均多云带和最小OLR轴位置比流场ITCZ显著偏南,而且在南海地区出现偏离季风槽而沿地形槽的走向.对比分析表明,用OLR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值X来表征ITCZ的位置可能比直接用最小OLR轴更合理.  相似文献   
84.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85.
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部骊山凸起和西安凹陷之间一条重要的分界性断裂,前人研究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活动。通过对该地区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跨断裂阶地测量分析以及晚更新世古土壤标志层错距的量测,分析了早更新世后期以来断裂的活动性特征,认为临潼-长安断裂在中更新统以前有过强烈活动,中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活动形式表现为张裂或小的位错。  相似文献   
86.
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龄雪  高原 《地震》2008,28(2):65-73
剪切波穿过各向异性介质传播时会发生分裂现象,而在地壳中产生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大量充满液体的定向排列的微裂隙。通过剪切波分裂参数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特性、地壳应力状态及应力场的变化,并可用于地震预测。利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断层性质也是一个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87.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晶  高原  石玉涛  太龄雪 《地震》2008,28(2):115-122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 包括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位于太行隆起与华北盆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汇处的构造环境复杂情况。 该文应用SAM分析方法与首都圈近4年(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的观测数据, 分析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华北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一致, 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 该区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比较首都圈西北部和东南部均较小。 区内台站的快剪切偏振方向既受到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的作用, 又受到局部的NNE向构造带的制约, 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井径(JNX)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紧邻台站有明显不同, 其原因有待更多数据加以补充并做细致讨论。  相似文献   
88.
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营口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高原等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MS5.9(ML5.3)地震前后的地震序列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分析. 通过对营口台的资料分析表明,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ENE-WSW向,与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平均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显示增加,可能反映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营口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还与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走向一致,与活动断层走向相关. 快剪切波偏振的月平均变化直方图也显示,地震前两个月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似乎也有变化,但这个现象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89.
塔里木河断流与未来水文情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灰色拓扑模型对塔里木河三源流及干流径流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五年内阿克苏河与和田河径流量不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叶尔羌河径流量在未来五年内则出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将加剧干流断流的现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还对博斯腾湖大山口站径流变化趋势和车尔臣河水系对台特玛湖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向塔里木河输水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90.
使用营口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9地震前后进行剪切波分裂分析, 结果表明剪切波分裂参数在岫岩地震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约142天开始增加, 揭示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应力积累的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关系符合对数坐标下的直线拟合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