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难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要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单元上 ,区域发展是评价的对象 ,因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不同。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质量 ,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生命支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改善。据此 ,论文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可持续性二维评价坐标体系 ,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遴选方法。  相似文献   
22.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由于使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得到有效限制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联合反演的发展现状及实现的方法,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指出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理想工具,而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则是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津浦铁路航测、复测生产,叙述了航测、电子计算技术在既有铁路测量中的应用。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导致测量工效、产品质量、测绘成果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取得很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24.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9年前,这里还冷落荒芜,没有一幢高楼大夏,没有一条水泥马路;9年后,这里已经生机勃勃,引人注目,财富云集、商机云集、人才云集、神话云集。当湘江河畔这座美丽的衡南新县城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无不感叹衡南县委、县政府拓城的大手笔和大气度。  相似文献   
26.
陕西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造测量和解析,提出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在区内衍生了NNE向主压应力场,从而形成了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构造组合,所有构造形迹都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下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在构造几何学上,凤太矿集区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一组相对宽缓复向斜组成。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岩浆活动、动力变质变形作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于230~190Ma。综合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南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引发的动力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在温压梯度以及浮力效应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中的有利扩容空间中发生充填型和交代型矿化,即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是区域大规模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在构造作用这一主导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一个多金属后生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7.
一次“晴天霹雳”致死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7年广州从化地区一次"晴朗"天气下的闪电致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次事件是闪电首先击中一棵大树,然后击中附近人员头顶致死。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时间和位置,利用闪电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的定位数据和广东电力等系统的雷电定位数据,结合广州番禺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一次含有7次回击的地闪过程的首次回击造成,其电流峰值强度为-30.9 kA。闪电起始于13.0 km高度的云内,经约600 ms云内发展过程后闪电通道从云体延伸出来,云砧区边缘(0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300 m,降水区边缘(18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1.8 km。使用雷击现场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旁络闪击空气击穿场强可击穿空气与人头部连接为通路,根据电路分流原理,如果雷电流击中13 m高的大树后流经到"跳点"(树干上方1/4)处后,则有13.2 kA雷电流直接闪击到受害者身上,同时还承受了78.3 kV跨步电压伤害,而距离雷击点10 m远的目击者仅承受1.3 kV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罗灼礼(1980)给出的双力偶线浅源模型应力场的基础上推导了线应变、体应变、垂直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电阻率等前兆场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各种前兆场之间的物理联系,提出了通过地应力、地应变、垂直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电阻率等的综合观测进行地震强度和震中的综合预报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29.
1979—1985年,我们在南海进行海洋沉积调查时多次发现锰结核。结核有结核状、团粒状、生物状及结壳状等。主要分布于18°—21°31′N、115°—118°E的水深1500—4000m处,即外陆坡区及中央海盆区的北缘,呈不连续分布,其丰度变化较大。在宏观上,北部海区较南部海区分布广泛些,而海盆区又较陆坡区分布普遍。在区域分布上,不同的类型也有较睨显的差异。如:结核状主要分布于东沙群岛的东北部平缓的陆坡区;团粒状主要分布于中央海盆区;生物状则多分布于陆坡区及中、西沙群岛周围。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