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光照强度和盐度对长心卡帕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静置培养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和盐度对红色和绿色品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生长的影响,主要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30、65、110、150和200μmol·(m2·s)-1)和不同盐度(23、28、32、35和41)对这2种藻的生长率、成活率、色素含量及其吸收光谱的影响.红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为30-65μmol·(m2·s)-1,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时培养,其成活率和日生长率都最高,分别达100%和1.25%,强光下培养生长率和成活率明显下降;红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8-32,最适为32.绿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150-200μmol·(m2·s)-1的强光,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培养日生长率最高,达1.05%,各种光照强度下培养其成活率变化不大;绿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3-32,最适为23.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培养,长心卡帕藻体内的色素含量会发生变化,而色素含量与其生长率有或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光照强度、盐度条件下培养,藻体内的色素吸收光谱特性不变.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长心卡帕藻的栽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渤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水体中PAHs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曹妃甸、山海关及沧州渤海新区表层海水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结果表明,三个地区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PAHs含量分别为14.1-226ng/L、29.9-229ng/L和97.4-254ng/L;平均含量分别为108ng/L、102ng/L和204ng/L.沧州渤海新区近岸∑PAHs含量高于曹妃甸和山海关近岸的含量,且检出的PAHs种类多.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表层水体样品中PAHs含量相比较,本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PAH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高低分子量比值和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渤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海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此外,生物质及煤的燃烧也有一定贡献.应用商值法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生态风险非常小.  相似文献   
33.
本实验利用酶解技术得到单个体细胞,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对体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从而确定出体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利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育苗这一新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发展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系统(IMTA),2019年对浙江嵊泗列岛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区潮间带底栖大型海藻周年群落构成及时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共采集到36种大型海藻,包含24种红藻、4种绿藻以及8种褐藻,且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显著。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羊栖菜(S. fusiforme)、石莼(Ulva lactuca)、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复生凹顶藻(Laurencia composita)所有调查站位均有出现,为该海区的优势种,且鼠尾藻四季皆为优势种。大型海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的年均值分别为0.81、1.85、2.33,且季节变化明显。优势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带形蜈蚣藻、复生凹顶藻生物量与叶绿素a、温度和盐度呈极显著相关,舌状蜈蚣藻(G. livid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生物量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生物量与溶解性无机磷和pH呈极显著正相关,铜藻(S. horneri)生物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石莼生物量与化学需氧量、pH、盐度和叶绿素a呈显著相关,羊栖菜生物量与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具经济价值的优势种(鼠尾藻、羊栖菜、石莼)可作为IMTA系统大型海藻候选种。  相似文献   
35.
热融湖塘作为多年冻土退化产生的分布最广的热喀斯特景观,是大气中甲烷(CH4)的重要来源。热融湖塘的形成和演化及其对全球大气CH4循环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综合阐述了北半球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的演化、分布及变化特征,揭示了热融湖塘CH4的产生、氧化、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北极地区热融湖塘总面积约为1.4×106 km2,虽然部分地区可能导致湖塘扩张或形成新的湖塘,但整体上湖塘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总面积约为2.83×103 km2,表现为中部地区湖塘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黄河源地区呈减少趋势。受有机质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差异的影响,热融湖塘表层富含有机质的淤泥层及融化的深层冻土层CH4产生潜力较大,但CH4氧化过程极大地限制了湖塘CH4的排放。目前,环北极地区热融湖塘CH4排放量为1.9~6.3 Tg CH<...  相似文献   
36.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世博园后滩湿地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主要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纽形动物组成,共计18种;物种数在夏季最丰富,春季次之,冬季物种数最少,其中A断面物种数大于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面上生活类群(GS)/面下生活类群(GSB)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群落生活类群GS/GSB最小,其中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GS/GSB大于A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丰富度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H′)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冬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为: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采用寡毛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园区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37.
藻类CCM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Bisohosohate Carboxvlase,EC4.1.1.39,简称Rubisco)是光合作用还原和光合氧化二个连锁循环的交叉点,为调节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决定净光合速率的第一个关键酶。Rubisco的羧化和氧化作用的相对速率是由该酶周围环境中的CO2和O2的相对浓度所调节。因此,提高Rubisco周边环境CO2浓度,可以提高其羧化反应速度。藻类生活于水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相似文献   
38.
以黄海绿潮暴发的主要漂浮种类浒苔 (Ulva prolifera)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浒苔光合参数、固碳速率及提升海水pH的作用,结果表明:浒苔光合作用半饱和常数Km为0.25 mmol/dm3,光合作用饱和时海水溶解无机碳(DIC)浓度也只需1.2 mmol/dm3,为正常海水DIC浓度(2.4 mmol/dm3)一半,故黄海绿潮暴发时藻体可以一直保持光合作用饱和与旺盛生长状态。水生条件下浒苔藻体主要吸收海水中的DIC,0.5 g/dm3培养密度下,1个光周期内净光合固碳速率为10.92 mg /(g·d)(鲜重)。连续培养5 d,0.5,1.0和2.5 g/dm3培养密度组的DIC浓度从22 mg/dm3分别降为4.85,2.62和0.66 mg/dm3,表明DIC去除率随藻体培养密度提高而增强,分别可达77.78%,88.00%,96.98%;藻体吸收海水中无机碳的同时可使海水pH升高,0.5 g/dm3培养密度下,1个光周期内净提升pH速率高达0.96/(dm3·g·d)。连续培养5 d,0.5,1.0和2.5 g/dm3培养密度组第1天其pH分别可达到9.1,9.2和9.7,表明藻体密度越高pH提升越快,而且第5天pH均可稳定在9.9左右。浒苔暴露在空气中可直接吸收空气中CO2,1个光周期内其光合固碳速率约为46.14 mg/(g·d),而在海水中的光合固碳速率为10.92 mg/(g·d),可见浒苔在空气中的光合固碳速率是水中的4.23倍。水生和气生时单位质量藻体的固碳效率因藻体间相互遮蔽而下降。结果可为今后黄海绿潮暴发机制及CO2减排和防止海洋酸化作用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9.
从绿潮藻暴发海域的底泥和腐烂浒苔(Ulva prolifera)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浒苔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F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实验以及真菌的ITS分析,鉴定为曲霉属真菌。以浒苔为诱导培养基制备F菌株的粗酶液,测得其滤纸纤维素酶活为34.79 U/m L。在发酵实验中,当酶解条件为6%的粗酶液添加量、反应温度为38℃、反应时间为60 h、pH为6.8时,浒苔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酶解液发酵乙醇产量最高达到28.98 g/L。  相似文献   
40.
本文探索在海水中施氮、磷肥对条斑紫菜生长、总蛋白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试验设4项处理培养条斑紫菜:以自然海水作为对照、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及氮肥与磷肥配合。结果显示:单施氮肥能略促进条斑紫菜的生长,并显著促进总氨基酸含量和FAA含量的增加;单施磷肥显著促进条斑紫菜生长,但使总氨基酸含量降低,FAA含量也显著低于单施氮肥组和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组;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条斑紫菜生长的相对生长率最高,条斑紫菜的总氨基酸含量和FAA含量也显著增加,并使呈味氨基酸增加,改善条斑紫菜食用品质。所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对条斑紫菜生长和品质改善具有互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