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地缘结构:理论基础、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志丁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19,39(7):1045-1054
借鉴哲学及相关学科、学者对结构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社会理论对社会结构、国际关系学对国际社会结构和地理学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探讨了地缘结构的理论基础、概念和分析框架。地缘结构的分析框架包括5部分,即作为构成物的结构、作为过程的结构、结构系统、2个层次和2种作用机制;对地缘结构的每部分及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形成单一的整体结构进行阐述;最后对使用地缘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当前的国际形势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32.
西方流行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丁  李钰华  王学文  廉成 《地理研究》2020,39(7):1463-1477
流行地缘政治学是批判地缘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89篇与流行地缘政治高度相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与归纳了流行地缘政治的发展历程、相关研究方法及主要探讨议题,并展望了流行地缘政治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文章研究结论表明:①在研究区域、理论支撑和研究对象等三个方面,流行地缘政治展现出层次分明的发展历程,研究区域由欧美地区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②流行地缘政治研究的理论支撑,相较通过表征与后结构主义对后殖民主义进行的解读而言更加丰富;针对“人”与“物”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③流行地缘政治的研究借鉴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发展出文本分析法、话语分析法、民族志分析法等,并可能在未来的研究中产生其他研究方法。④流行地缘政治研究关注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媒体中精英话语的分析与解读、受媒体所影响的大众地缘政治想象和媒体中民族神话表征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影响。⑤流行地缘政治未来将会在理论体系研究、大众文化中未被关注领域的研究及跨学科研究中产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3.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促进民生福祉水平提升,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从系统和联系的视角思考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不仅寻求各个发展领域的革新,并且要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耦合协调,使区域获得能不断突破瓶颈、消解外部冲击、解锁新发展路径的能动性。呼吁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为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贡献地理学力量。  相似文献   
34.
宋周莺  姚秋蕙  胡志丁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20,39(12):2705-27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组织模式开始不断发展并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边境地区越来越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而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由于涉及国家主权让渡及各种要素跨越国界流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建设进展相对较慢。通过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难题、形成机制及突破路径。研究认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面临典型的“尺度困境”,其困境大小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国内多尺度治理协调程度及边境双边治理结构匹配程度等3个维度。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多尺度汇聚的边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降低跨境合作边界屏蔽效应的关键,而其治理需要从国家到地方多尺度的紧密合作以及边境双边的制度对接。打破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尺度困境”需要边境双边协同治理,国家尺度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或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限,同时要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5.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会给全球稳定和地缘格局带来影响。到目前为止,地缘政治学发展了4个经典的地缘政治理论,即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是研究者根据自身所处国家现实、地缘格局和地理冲突而提出的。面对中国崛起、海外贸易激增、周边矛盾冲突不断,为了实现国家和平崛起,中国需要相应的地缘理论指导。通过对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文本的解读,文章首先归纳了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2个视角,即空间视角和权力视角。其次结合英国、美国不同时间段地理冲突和国家实力的变化,从空间冲突和实力变迁2个方面对以上2个视角作历史佐证,并据此进一步以英国、美国和日本为例分析了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缺陷,即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不可行性。此外,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还存在现实和理论2个方面困境,现实困境是指任何理论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产物,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需求;理论困境是指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过于强调物质因素,忽视非物质因素。最后指出对发展中国新地缘政治理论的3点启示,并结合西方政治地理学新发展讨论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36.
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一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安全合作依然与经济贸易飞速发展的现状不相匹配,不利于起到持续性保障作用。本研究在综合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源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能源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阐述,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但却面临着多元矛盾突出的极大考验,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南海资源联合开发合作机制,解决影响南海油气资源联合开发合作机制的问题,提高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合作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构建顶层推动的区域性海洋能源保障法律体系,保障区域性海洋能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建立双边“能源环卫”公信体制,保障能源安全与公共环境卫生安全相结合,协调发展;利用合作圈重叠,构建综合性能源安全管理系统,以保证能源合作的主流意识发挥在双方的经济往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层面更深层次的发展等新见解。以期突破现有的能源体制机制格局,实现双边能源安全合作迈入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37.
2009年后缅甸国内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建国后的数十年里,中央政府与各地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冲突一直处于打打停停的战乱状态。然而2009年后缅甸国内冲突开始走向国际化,其未来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多变。2015年缅甸国内冲突的规模和持续性更进一步印证了这点。文章从地缘政治学视角,结合实地调研所做的访谈和问卷,得出一个基本观点:缅甸国内地缘冲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国内民族问题,而是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下的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全球地缘格局变化导致大国地缘战略在缅甸汇聚,从而导致缅甸在全球地缘区位的变化。缅甸不过是大国全球博弈的一个新战场,再加上缅北和缅甸东部的地理特征和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的地缘关系成就了当前和未来的冲突,乃至缅甸的国内局势走向。  相似文献   
38.
以2015-02-09果敢冲突后大量缅甸难民进入中国云南省这一事件为背景,结合实地调研所做的问卷和访谈,从交往的基础、交往的形式、交往的频度以及影响交往的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中缅边民交往状况。结果发现:1)中缅边民交往的基础有历史渊源、地理空间和政策的支持;2)交往的形式和内容有商贸、教育和情感等;3)中缅边民交往的频度和强度非常高;4)影响中缅边民交往的因素有中缅国家间关系、中缅之间边境贸易政策和两国对外开放政策等。  相似文献   
39.
地缘战略制定原则与中国地缘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缘政治学一直长于地缘战略研究,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地缘战略专著和论文。这为开展对地缘战略的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西方批判地缘政治学、流行地缘政治学和反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就得益于对经典地缘战略理论批判后的重构。本文探讨的是地缘战略的一个一般的理论问题——地缘战略制定原则。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有关地缘战略的文本,本文归纳、总结出地缘战略制定的五条原则:即地缘战略要立足于国家所处的全球地缘环境;地缘战略要能同时服务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利益;地缘战略需要有明确的时空取向;地缘战略需要体现明确的主体间性和地缘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地缘位势制约。结合地缘战略文本,对每条地缘战略制定原则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解读,并简要阐述了其内涵和核心要点。依据此原则,并结合对当前全球地缘环境、中国利益与冲突的空间界定、中国权力的辐射范围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提出了中国当前的地缘战略——周边论。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实施此战略的五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0.
缅甸自建国以来,以缅族为主体的中央政府与各地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冲突不断。数十年以来,少数民族武装一直是缅甸政府的难题,缅甸的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其中以缅北冲突最为典型。缅北地区是"一带一路"向南亚、东南亚推进的关键之地,缅北长期的冲突势必影响"一带一路"在缅推进,进而影响到"一带一路"的整体推进。本文结合实地调研、问卷和访谈,紧扣边界及其效应,梳理了缅北冲突对"一带一路"在缅推进的影响,包括中断贸易通道,口岸经济发展低迷;破坏中缅友谊,投资风险增加;降低缅甸政局稳定性,合作意愿减少;域外大国加入缅甸,市场竞争加剧;引发他国消极响应,地区共建环境恶化。最后针对缅北冲突对"一带一路"在缅推进的影响机理,提出注重整体效果,避开动荡区域、加大缅北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加强"一带一路"在缅北宣传、积极应对大国介入、突破边界效应,提升民族文化认同等建议,以期推进"一带一路"向前发展,实现中缅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