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北极地区历来是相关涉域国家博弈的战略高地。特别是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高度敏感的北极地区正在经历海冰的加速消融,掀起地缘政治学科对其的研究热潮。文章通过梳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98篇北极地缘政治文献,归纳了西方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北极研究发展脉络、视角转向和热点议题,并展望未来北极地缘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西方学界对北极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广泛,主题丰富,研究规模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西方的北极地缘政治研究涵盖了古典、批判、流行、女性主义等多元地缘政治视角,研究内容以政治、经济为主,地缘政治文化研究相对匮乏;3)地缘政治、经济、文化视角的交叉融合趋势愈发明显;4)未来北极地区地缘政治研究将在理论框架研究、跨学科研究和情感文化等非物质领域产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2.
叶帅  胡志丁  葛岳静  黄宇  胡伟 《地理研究》2021,40(9):2591-2605
地缘环境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世界地理研究的现实需求及国内地缘政治学复兴的创新转型。当前地缘环境研究聚焦在普遍属性分析的规范化指导层面,空间异质性的客观存在要求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和解析。论文基于地缘战略实践的空间视角,尝试划分出单一战略型、战略交汇型及永久中立国型3种类属的国别地缘环境,构建了以国家危机事件为问题导向的战略交汇型国别地缘环境解析思路和分析框架,并以乌克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社会经济文化,乌克兰都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为外部势力的介入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② 因果关联作用下,共同的斯拉夫历史渊源导致乌克兰在社会文化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较高。主观建构作用下,出于对乌克兰特殊的战略位置及优越资源条件的觊觎,俄罗斯和欧美都在积极建构与乌克兰的地缘关系,但这种基于国别利益而主观建构的关系波动较为剧烈。同时,双边互构的地缘关系维系时间明显长于单边建构的。③ 俄罗斯、欧美和乌克兰之间不仅形成了空间和物质上的显性结构,还有隐性的主观理念结构以及历史演变的过程结构。显著分异的地理环境、高度依赖的地缘关系及主体间的地缘结构综合作用下的乌克兰,国家危机事件频繁出现。在中国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深化对地缘战略交汇区国别地缘环境的研究对处理周边地缘危机事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周年。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也将迈入新时代。青年学者恰好处在承前启后的这一时期,围绕学科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青年学者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和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并力图继续开拓和创新。一是助力建设学科文化,打造具有学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术共同体。二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的自主理论建构与创新。三是向相关学科方向学习,加强交叉与综合的数据和方法创新,建设科学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四是青年学者更需要踏实认真的态度,找准个人研究领域方向,求真务实并力图创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研究深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学者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4.
胡志丁  骆华松 《地理学报》2014,69(8):1240-1240
正2014年7月19日,"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会及第一届理事会和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欧阳玉靖司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云南省教育厅邹平副厅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王伟副主任、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处赵纯处长以及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各机构负责人等参与了会议。该中心于2013年10月入选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5.
理解新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丁  葛岳静 《地理研究》2013,32(4):731-7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地理学。然而由于两学科在研究传统和学科分析框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思维、方法和内容等众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三部分;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观察、实地调查、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与理论提升四部分。正是这种学科研究传统和分析框架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分异,同时也成为理解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本文回顾了对新经济地理学争论的两个焦点,从学科的分析框架出发对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提假设、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互相借鉴和融合对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6.
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诸多问题,亟需制定合理有效的城市空间政策以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开展城市空间发展过程模拟、实施政策检验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模型”(Land Use/Transport Interaction Model, LUTI),以经济社会活动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Urban Activity Spatial Evolution Model, UASEM),并进一步给出了UASEM模型各子模型的具体实现和模块之间衔接的逻辑结构,从可操作层面给出了模型的实现方法。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检验政策实施等,将成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模拟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7.
采用区域人居环境指数、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物质积累水平和人类发展水平等5项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构建区域综合承载力模型,并对云南省分县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云南省三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一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为"滇中城市群";二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地处云南省西部;三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地处云南省南部靠近边境地区。文中提出云南省三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8.
前言     
正恩格斯有句名言:"在关注人所引起的世界变化中发展自己。"人类的发展,国际格局的调整,使"地缘环境"这样一个满载地理感、时代感、使命感的学术和实践研究领域,为地理学各个学科以及与之关联的各学科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空间。中国崛起面临的地缘环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建立和完善地缘环境分析体系,特别是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预判预研地缘环境变化态势是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发展迅速,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不断出现,似有形成新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和演化经济地理三足鼎立之势.从方法论、核心假设、分析模式和空间引入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与演化方法的异同,对演化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及其学科贡献做了简单的回顾.研究得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方法既不能还原为新古典的方法,也不能还原为制度的方法,在研究方法、核心假设、分析模式、空间处理和解释途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然而演化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并不是毫无联系、彼此没有可借鉴之处,它们是经济地理研究中的3个不同方面,且各自解决了一个对方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0.
由于大国不断的更换地缘战略楔子,缅甸在大国之间的几轮地缘战略角逐中绝对地理位置没有改变,但其地缘战略区位价值却几经变换。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大国在缅甸的博弈更加剧烈,其地缘战略区位的价值越发突显,引发了更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形成了一种缅甸对中国地缘战略不可替代的观点。全文通过对海权论、心脏地带论、边缘地带论、多级世界模式、大棋局等古典和现代地缘战略理论分析,得出:不同地缘战略理论强调了不同的地缘战略区位,同时地缘战略具有主体间性,区位隶属于地缘战略,进而推导出地缘战略区位具有主体间性。并以缅甸为例,通过考察分析缅甸在二战时期、冷战期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及中国崛起之后四个时期的地缘战略区位演变状况,解释了为何在大国博弈下缅甸的绝对地理位置没有改变,但地缘战略区位的价值却发生了变化,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地缘战略区位具有主体间性。最后从主体间性角度对我国未来对缅甸的地缘战略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