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回眸2006     
盘点是一次检验,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2006年即将过去,放慢匆匆的步伐,整理好思绪,我们在“大国土”理论的指导下,本刊编辑部特别推出2006年所关注的人物和事件,向每一个从事国土资源领域管理、开发保护与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们以及广大的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相似文献   
102.
根据青藏高原4支记录超过1000 a的冰芯(普若岗日冰芯、古里雅冰芯、达索普冰芯和敦德冰芯)中氧同位素(d18O)10 a平均值变化,研究了青藏高原最近1000 a来的气温变化。4支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 a气温均是在冷暖波动中逐渐上升,但在变化幅度上存在区域性差异。利用4支冰芯记录恢复的青藏高原千年气温曲线表明,青藏高原中世纪暖期持续到13世纪,期间经历了3个暖期和冷期;14世纪和16世纪是相对冷期,15世纪和17世纪是相对暖期,17世纪末至1920 AD气候冷暖波动频繁;以后快速升温至今,目前为过去1000 a来最暖期。青藏高原过去1000 a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3.
2004年7月20日在五里湖南岸生态示范工程区共布设9个采样点进行水下光场的测定,并采集水样分析悬浮物、叶绿素a、DOC浓度和各组分吸收系数。结果表明,3类主要光衰减物质总悬浮物、叶绿素a和DOC的浓度分别为5.1~38.7 mg/L、25.5~86.4μg/L和7.43~8.74 mg/L;生态示范工程能明显降低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Ⅱ类区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相对Ⅰ类区分别降低了53.4%、33.0%,而Ⅲ类区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相对Ⅰ类区分别降低了77.4%、65.0%。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系数在1.81~4.93 m-1间变化,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93~2.54 m,Ⅱ、Ⅲ类区相对Ⅰ类区PAR衰减系数分别降低了42.2%、52.8%,对应的真光层深度则分别增加了73%、112%。ag(440)、ad(440)、aph(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9~1.31 m-1、0.41~2.22 m-1、0.73~2.12 m-1。纯水对总吸收的贡献均在15%以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18.16%~40.28%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14.40%~37.88%间变化,浮游藻类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基本上是各组分贡献率中最高的,在31.05%~45.28%间变化。对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透明度等表观光学参数与主要水色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浮游藻类和有机颗粒物对生态示范区内的水体光学性质影响最大,而围隔外围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对光的衰减相当。  相似文献   
104.
梅梁湾、大太湖夏季和冬季CDOM特征及可能来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4年夏季水华暴发期和冬季在梅梁湾及大太湖各2次采样,分析了夏季、冬季CDOM的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发现夏季CDOM吸收系数、叶绿素a浓度均明显高于冬季,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a(355)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7~12.42 mg/L、2.57~6.77 m-1,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12月15日)的直湖港入湖口.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定标后的荧光值一般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夏季由于受浮游植物降解的影响,与DOC浓度和荧光的相关性明显低于冬季.表征CDOM组成和来源的参数比吸收系数、M值、S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吸收系数a*(355)值明显要大于冬季,而S值、M值则要小于冬季.夏季水华暴发时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存在正相关,浮游植物降解产物可能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相反,冬季CDOM吸收系数呈现从梁溪河入湖口、湾内往湾口递减的趋势,其来源可能主要以陆源为主,受入湖河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5.
运用国际矿业软件Surpac建立矿体原始资料数据库、三维实体模型以及品位块体模型。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金属元素品位估值,用其结果分别按高程对各金属元素进行储量计算,完成品位块体模型的建模过程,从而实现矿床三维立体可视化以及原始数据资料的动态查询,对矿山生产管理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中逐日的冷暖感知记录和同时期的器测月均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月为基本统计单元,对《日记》中冷暖感知记录反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但是最佳代用指标因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季节而异。总体而言,极热、偏热、偏凉、极冷日数对年内月到季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代表性较好,其中尤以偏凉和极冷日数最佳。 对于年际尺度上的气候波动,从季节对比来看,冷暖感知日数反演夏季(6-8月份)月均温的能力最差;从冷暖感知类型对比来看,极冷日数是多个月份月均温的最佳代用指标,1、3、5、9和12月份的最佳代用指标均是极冷日数。并且,还可以依据极冷日数的多寡识别极端冷、极端热年。由此可见,古代私人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变化。  相似文献   
107.
黄少芳  杜子图  谢晓波 《地质通报》2007,26(12):1703-1706
全国地质调查信息系统是为地质调查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工作部署提供依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的开发建设对于提高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V1.0)的架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8.
1IntroductionStudiesonchemicalcharacteristicsinsnowpitareveryimportantinresearchofmodernprocesesinsnowandice,whichisbasiccont...  相似文献   
109.
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的现代环境气候记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8,20(4):413-424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