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标水岩沟滑坡型泥石流灾害及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标水岩沟位于四川省普格县,系金沙江水系则木河支流.地处横断山东缘,年降水量的67%集中在6~9月,最大日降水量157.9mm.地形、地质和暴雨等自然因素的组合,为泥石流、滑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1999年6月22日,该沟暴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降雨强度为75.9mm/h.由暴雨激发的滑坡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成泥石流,是一场典型的滑坡型泥石流.泥石流致死2人,掩埋耕牛16头,毁坏房屋8间、公路220m、电站引水渠150m,淤埋良田23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泥石流具有如下特征流体性质为粘性,重度2.12t/m3;流体中固相物质和水体的比例约为73;流速快,最大流速14.55m/s.  相似文献   
22.
王成华  万正义 《岩土力学》2015,36(Z1):49-54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是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的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粉质黏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首先通过对正交入渗理论的综述,揭示并分析目前降雨入渗理论在坡面流模型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缺陷。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粉质黏土进行不同降雨强度、坡角和孔隙比的降雨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入渗是并非简单正交分解入渗而是非正交入渗;对于坡角和孔隙比为定值的土坡,具有最大坡面入渗的最优雨强;土的孔隙比越小,降雨初期入渗率随时间变化越快,入渗率趋于稳定状态越快;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并不是随坡角的增大呈单调变化,而存在对应入渗水量最少的最优坡角。  相似文献   
23.
金风村滑坡成灾特征与减灾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7-07-1713:40,四川省兴文县的金风村因暴雨引发的小型山体滑坡,瞬间吞噬一小商店及两间村舍,造成53人死亡和40人受伤的严重灾害.据此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灾特征、减灾防灾对策和需要深思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24.
不同成因类型堰塞湖的应急处置措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堰塞湖所造成的危害和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将堰塞湖分为:滑坡型堰塞湖、崩塌型堰塞湖和泥石流型堰塞湖,并对这三种类型堰塞湖所具有的特征和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了比较.对于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特征的堰塞湖,都要在尽可能降低堰塞湖危害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的选取应急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25.
如何准确地判识和评价滑坡的稳定性一直是滑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基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利用三峡库区的37个典型滑坡(27个训练样本,10个测试样本),建立了滑坡稳定性判识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并与距离判别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M模型对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的判识准确率均达到100%,而距离判别法对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的判识准确率分别为80%和77.8%,前者的判识精度明显优于后者。在此基础上,将SVM模型运用于溪洛渡库区牛滚凼滑坡的稳定性判识中,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6.
王成华  安建国 《岩土力学》2011,32(Z2):580-585
为探讨扩径缺陷桩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工作性状的影响,建立了一个群桩基础数值分析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无限元方法对正常桩基础及含有浅部或深部扩径缺陷桩的群桩基础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含扩径缺陷桩的桩基础基本工作特性,得出了扩径缺陷对群桩各桩间轴力分布及承台弯矩分布影响的基本规律性。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认识和合理判断扩径桩的工作机制,而且对评价有扩径缺陷的桩基承载性状、选择缺陷处理技术及桩与承台的结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7.
王成华  刘庆晨 《岩土力学》2012,33(6):1851-1856
对土体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利用ABAQUS建立桩筏基础--地基--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基坑开挖影响下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桩顶反力分布、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开挖引起的桩身水平位移及其弯矩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考虑基坑开挖与不考虑基坑开挖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的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取得了基坑开挖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影响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对于改进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8.
王成华  李全辉  张美娜  苏娟  占川 《岩土力学》2014,35(11):3207-3213
为评价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因形成缩径、扩径、断桩、泥皮等缺陷导致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变化的程度,针对缺陷桩单桩开展了现场模型试验研究。进行正常桩和缺陷桩的竖向静载模型试验,测试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缺陷桩和正常桩的单桩承载特性,分析了缩径、扩径、断桩、泥皮等缺陷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对比正常桩和缺陷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得出了基于文中缺陷桩设计方案的结论,缩径缺陷和泥皮缺陷均使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降低,降幅在正常桩极限承载力的15%范围内;扩径缺陷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无明显陡降点,桩顶沉降较正常桩递增缓慢;断桩缺陷影响荷载-沉降关系曲线中反弯点的出现位置,即反弯点出现时的桩顶位移与断桩缺陷距地表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29.
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对公路、桥梁或隧道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模型计算结果与类比分析法区划结果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叠加计算,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综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0.
川藏公路典型溜砂坡形成机理与整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阙云  王成华  张小刚 《山地学报》2003,21(5):595-598
溜砂坡是指高陡斜坡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砂粒和碎屑,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溜动,并在坡脚堆积形成锥状斜坡。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山地灾害,溜砂坡常对公路、铁路等线路工程构成极大的危害。本文以川藏公路中坝段:K3930 300~K3930 493溜砂坡为例,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溜砂坡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可供实施的整治方案,对整个中坝段溜砂坡整治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