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业务观测、历史灾情及互联网媒体等多源数据整编形成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基础数据集(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DataSet for AI application,SC WDS).SCWDS 包括2012-2019年中国大陆区域的雷暴、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及龙卷5种强对流天气,共1...  相似文献   
22.
河北省风能详查区风速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风能资源详查测风塔资料,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河北省境内22座测风塔上70 m高度的风速资料进行整理后,分析了内陆和沿海地区四季风速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风能详查区冬(夏)季平均风速最大(小);内陆(沿海)地区四季日平均风速呈现出白天大(小)、夜间小(大)的特点;在风速的日变化幅度上,春、秋季...  相似文献   
23.
从气象信息的数字化获取、智能化加工、可视化发布和网络化服务等方面论述了数字气象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 ,讨论了数字气象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基本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4.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试点建设"项目旨在构筑面向全社会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对基本气象资料、卫星气象资料和科学考察与试验资料的整合集成、质量控制方法、数据集制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以及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研制了一批规范标准的共享数据集产品;初步建立了由国家级和部分试点省组成的分布式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络平台;制定了面向数据管理与共享的一些技术标准与规范;并在气象资料公益性共享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北京等6城市奥运期间不利天气的概率统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54—2003年我国北京、青岛、秦皇岛、天津、沈阳和上海6城市高温、沙尘、雾、雷暴、大风和暴雨等日值资料,根据统计学理论和原理,对2008年奥运会比赛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天气的概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所有城市中高温、沙尘、雾、大风、冰雹和暴雨等天气发生天数均具有小概率事件的统计特征,而雨日和轻雾日数两种不利天气的发生频数较高,并且其概率分布函数近似为Gamma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等6城市奥运会期间主要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概率进行了估算,对于雨日和轻雾日数等,则给出了其出现日数的理论概率值。  相似文献   
26.
给出了估计样本平均值和方差的次序统计量——中值、伪标准差、加权均值、加权标准差的数学描述,对其统计估计性能——一致性、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模拟评估,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次序统计量具有一致性和无偏性,有效性在正态总体下低于传统统计量,在偏态总体下接近或超过传统统计量,加权均值和加权标准差的有效性高于中值和伪标准差,接近传统统计量.模拟和实例均表明,与传统的均值和标准差估计量相比,当资料存在特异值时,次序统计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7.
目前 ,各类气象业务产品 (包括资料及其加工产品 )主要以文件库方式存放 ,产品的显示和终端检索主要依赖本地化的检索系统 ,其主要不足是网络的多用户共享效率不高 ,而且需要安装专门的终端软件。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lnternet或Intranet的信息处理方式已成为信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气象部门己经或正在采纳互联网软硬件技术提高其整体业务现代化水平。“气候产品网络检索系统”的开发试图将气候历史资料和产品数据库 (Sybase高用库 )中的有关气候资料和产品向网络用户以可视化方式展示。这里 ,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28.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观测站、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站及中国科学院野外试验站多源辐射观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拼接整合,形成1993年以来青藏高原多源气象辐射基本要素逐小时曝辐量整合数据集(Integrated of Multi-source Radiation Data over Qinghai-Tibet Plateau,IRDQTP)。各辐射要素实有率均超过99.4%,光合有效辐射正确率低于76%,其他辐射要素正确率超过96.7%。相同或相近观测站址的大气科学或野外试验站(试验站)与气象业务观测站(业务站)向下短波辐射R>0.88,阿里相同站址两种来源数据对比Mbias(RMSE)为-0.006(0.141)MJ·m-2·h-1,99.8%的偏差分布在±1.0 MJ·m-2·h-1,那曲相近站址两种来源数据对比Mbias(RMSE)为-0.028(0.615)MJ·m-2·h-1,84.6%的偏差分布在±1.0 MJ·m-2·...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将EOF分解应用于由不同性质,不同空间点数的气象变量场组成的联合场,并对特征场作Varimax正交旋转。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于分析多个气象变量场之间的空间相关特征十分有效。分析所取的变量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19个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欧亚500hPa月平均高度,本文用33年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用联合REOF方法建立统计预报模式,以500hPa高度场作为因子预报同时段的地面气温场和降水场,独立试验证明,其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0.
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及其主要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芝花  李伟  雷勇  熊安元  涂满红  王柏林 《气象》2007,33(10):96-101
为了实现国内固态降水测量的自动化,同时了解我国降水测量与国际标准仪器DIFR间降水测量的差异,2006年中国气象局在大西沟、长春、通河气象站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分别针对固态和液态降水分析了我国台站长期使用的普通雨量器的捕捉率大小及其与风速的简要关系、不同安装方式的雨量器间的防风效果。根据降水捕捉率及观测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对参加对比试验的7种自动化雨量计进行了性能分析,为业务上完全实现降水自动化观测而提供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