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P-Ⅲ型分布次序统计量期望值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P—Ⅲ型(皮尔逊Ⅲ型)分布次序统计量期望值数值计算的公式、数值计算的精度控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Ⅲ型分布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数值计算框架。经检验.该计算框架突破了以往次序统计量期望值数值计算的瓶颈,样本长度和数值计算精度均满足科研和生产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建云  姚永熙  唐镇松 《水文》2006,26(3):53-56
本文对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将其分为初始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网络发展期等3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主要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终端机智能化、系统功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新近发展;探讨作为测报重要支撑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围绕水电工程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梳理了水库运行下关键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及其水生态效应、底栖动物生境和鱼类生境以及鱼类洄游通道的影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难题,从理论、方法与技术角度阐明了出现这些难题的原因。提出了水电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长期系统性观测,揭示库内生源要素的滞留-转化-输送过程与机制及水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水库调控导致的鱼类性腺发育有效积温和产卵临界水温节律变化以及两者对鱼类种群繁衍的联合作用。最后特别指出当前针对鱼类保护的部分强制性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坝多环境因子调控的生态调度和支流生境替代等鱼类保护技术以及保护效果量化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改变了城市水循环过程,加剧了城市暴雨洪涝问题。从城市雨洪模型构建的角度,回顾了降雨观测与预报技术、城市雨洪产汇流计算方法以及城市雨洪模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种技术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指出城市雨洪模型在机理认识和数据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城市雨洪模型的概念性框架与基本流程。从雨洪资源化的角度,介绍了城市雨洪管理基本理念和策略,分析了城市雨洪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案。阐明了城市雨洪模拟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前景,未来应该强化高精度降雨观测和临近定量降雨预报能力,探索城市化流域的产汇流机理和响应机制,开发有效的城市雨洪模型系统,发展多源信息耦合技术,开展城市雨洪模拟预报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城市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5.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翔实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一般特征、活动阶段、源地及活动区、强度、寿命等,讨论了热带风暴致灾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登陆地区分布以及历史上几次强台风的登陆及灾害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106.
筑坝改变河流生源要素迁移转化过程及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探究梯级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2016年丰水期、2018和2021年丰、枯水期在澜沧江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及相关环境要素的调研。本文重点对比分析了丰水期自然河道段和水库浮游植物间的差异,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建立浮游植物与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丰水期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丰、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呈现上游以硅藻门为主,中下游以绿藻门、蓝藻门为主的变化特征。营养盐和水库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导致上、下游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的关键环境要素;总磷、水温和HR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要素;总磷、氨氮是影响丰富度指数的关键环境要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理解梯级筑坝河流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7.
小流域河水同位素特征和采样方案研究对深入理解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和构建同位素水文站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淮过渡带代表流域花山流域总控断面及其邻近嵌套子流域出口断面,开展了1个完整水文年的高频率采样,分析河水氢氧同位素年内变化特征,为制定小流域河水采样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花山流域两断面河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一致,但流域总控断面河水氢氧同位素要高于支流出口断面。(2)河水的氢氧同位素在年内从汛期开始呈现4个阶段的变化,即夏季波动下降期、秋季上升期、冬季平稳期和春季上升期。(3)河水同位素对暴雨过程有3种响应类型:暴雨中期陡降型、暴雨中期缓降型和暴雨后期缓降型。(4)推荐的河水常规采样方案为:夏季2 d采集1次,其他季节每15 d采集1次;推荐的降雨期间河水采样方案为:对夏、秋、春季出现中大雨以上的降雨,从降雨开始到降雨结束后的每隔4 h采集1次断面水样。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流域站网河水同位素监测采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严重,科学预估未来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变化特征对流域防洪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与概率比法,采用6个极端降雨指标预估了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未来极端降雨的时空变化与风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进可靠性集合方案对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模拟性能要优于单一气候模式与算术平均集合方案;全球升温达到1.5℃与2.0℃阈值的平均时间段分别约为2017—2046年和2026—2055年;全球升温2.0℃下极端降雨指标增幅约为升温1.5℃下的1.4~2.6倍,其中流域北部地区为极端降雨增幅大值区;2种升温条件下极端降雨发生风险呈增加趋势,且额外增暖0.5℃将导致淮河流域极端降雨风险更高,如100 a重现期的极端降雨在升温1.5℃和2.0℃下将分别变为32年一遇和22年一遇,未来淮河流域极端降雨将会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109.
水平衡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平衡之一,与水循环系统良性运行、生态系统稳定演替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密切关系。然而,已有研究对于水平衡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构建适宜的水平衡状态等重要问题,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仍缺乏系统阐述。本文基于自然-社会水循环特点,深入阐述了区域水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多重内涵,解析了影响水平衡状态的主要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从水循环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服务功能出发,提出了健康水平衡的定义;建立了区域健康水平衡的综合评判准则与方法,提出了水循环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升和承载压力控减相结合的健康水平衡实现路径。健康水平衡可为国土空间发展规划与实践中落实量水发展原则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