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378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791.
基于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等方法,研究滇东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微孔形态、连通性、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等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发育有机质生烃孔、粒内孔、粒间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其中有机质生烃孔和矿物粒间孔最发育;孔隙结构以两端开放圆柱形孔和平板孔等开放透气孔为主,含少量不透气孔影响页岩气渗流;孔径主要集中在过渡孔和微孔,贡献了大部分孔比表面积,为页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  相似文献   
792.
横缝作为高拱坝强度的薄弱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性态至关重要。泸定MS6.8级(面波震级)地震中,大岗山拱坝坝顶顺河向峰值加速度PGA达到586.63cm/s2,坝址烈度达Ⅷ度,是唯一经历近场强震考验及设置阻尼器抗震措施的200 m级高拱坝。依据震后大坝横缝及阻尼器宏观现象和监测原观数据,对横缝及阻尼器工作性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过程中大坝横缝存在开合过程,震后部分横缝存在残余张开,开度增量在-0.05~0.43 mm之间,总体表现为下游侧略大于上游侧,左岸大于右岸,初步分析主要由于横缝高频开合导致灌浆材料部分剥离测缝计无法复位,拱坝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拱坝坝顶3组阻尼器在地震前后两端位移增量在0.32~1.06mm之间,表现为拉伸,其中靠近拱冠梁的16~#横缝位移增量最大。结合测缝计监测成果初步分析,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对降低局部区域横缝开度有一定作用,在主震后的历次余震中阻尼器未见明显动作痕迹。相关成果可为震后大坝安全评估、高拱坝抗震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3.
为提高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区挖填体力学特性与水稳定性,开展石灰、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纤维和瓜尔豆胶改良黄土强度和崩解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其综合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材料改良黄土性能仅在某一方面效果提升明显,如石灰和纳米二氧化硅显著提高黄土抗剪强度,提升幅度分别为36.3%~250.6% 与9.0%~99.7%;但在提升黄土耐崩解性能方面改良效果有限;2种材料仅延缓了黄土崩解时间,对最终崩解量无影响。聚丙烯纤维和瓜尔豆胶显著提升黄土的耐崩解性,如瓜尔豆胶可将黄土的崩解率降低至11.5%以下,而聚丙烯纤维改良黄土较素黄土的崩解率降低幅度为11.2%~51.9%;但2种改良材料提升黄土强度性能效果不佳,强度提高幅度仅为1.5%~22.9%和2.8%~15.6%。石灰混合聚丙烯纤维、纳米二氧化硅混合聚丙烯纤维2类复合改良材料既提高黄土耐崩解性、又能提高黄土抗剪强度,克服了单一改良材料对黄土强度与耐崩解性综合性能提高有限的短板,达到黄土综合性能提高的改良目的;其中9%石灰混合0.6%聚丙烯纤维、2%纳米二氧化硅混合0.6%聚丙烯纤维2种复合材料掺比改良效果最优,使改良黄土抗剪强度最高分别提高了109.8%和68.3%、崩解率分别降低了61.3%和49.8%。   相似文献   
794.
使用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了40年的渤黄东海温盐流,数据包括三维的温度、盐度、流速、流向和海表高度,同时包含了逐小时的潮汐信息。将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和卫星反演数据进行对比,检验了模式准确性。整体上,模式模拟的水位与近岸观测值基本一致,能够准确再现风产生的增水;模式较为准确的再现了渤黄东海的温度分布,在深水区模拟的温盐剖面与观测值基本一致;模式模拟渤黄东海区域的海表高度和海表流与卫星反演结果相比偏小,但分布趋势相近。模式结果可以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和黄海暖舌的扩散过程等现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95.
按照农业用地、非农用地差别化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TOPSIS、ESDA、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科学测定土地利用效益,探究其耦合协调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业用地效益、非农用地效益均呈逐步增长趋势,且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级递减的总体格局,农业用地效益的区域差距呈先缓慢拉大后逐渐缩小趋势,非农用地效益的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2)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均在稳步提升,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集聚性逐步减弱,说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态势逐步呈现均衡化,区域之间差距在进一步缩小。(3)生活水平、产业发展、经济运行、科学技术及资源禀赋均对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相关,不同空间集聚类型涉及影响因子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96.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制约和触发的结果。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通过统计历史地质灾害所在区域的地质、地形、水文等环境因素预测未来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时间(或频率),即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前提工作是进行影响因子选取,而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子有数十种,是否叠加因子越多模型评价精度就越高?是否存在“最优因子数量”?这一简单而又关键的问题值得探讨。文章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选取11种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子,按照4种排列组合模型,叠加3到11个因子信息量获得对应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分布图。运用成功率曲线确定线下面积值对各个结果进行预测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照初步设定的4种排列组合模型叠加因子数量到8个时,模型预测精度达到最大值;但在因子叠加过程中发现各个因子对于易发性的控制性与个人经验确定的控制性存在一定差异,按照实际因子控制性从大到小与从小到大排列组合后,叠加多个关键因子后模型预测精度才会达到峰值。研究成果表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叠加的因子数量越多,模型预测精度越高,叠加过程中如未加入关键因子,模型预测精度将不会达到峰值,说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不...  相似文献   
797.
针对“陕西气象短信退订用户回访调查”及“2012年全年的气象短信业务投诉”等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陕西气象短信用户粘性的主要因素有:用户离网和3G客户端的快速发展;气象短信内容不能很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接收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行为。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气象短信业务对策。  相似文献   
798.
泸定地震导致大渡河沿线及周边区域分布有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极大制约了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对该区域进行大范围隐患普查和早期识别,有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展开。本文基于时序InSAR技术对大渡河流域丹巴—乐山段超过1000 km范围进行了大面积滑坡隐患点普查,并结合PS与SBAS技术有效降低西南地区复杂的时间去相干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8处重点关注区域存在明显的滑坡和崩塌隐患点,主要集中在石棉和泸定地区,其中部分隐患点对流域有较大安全威胁。(2)泸定地震导致黄草坪、郑家坪与新华村典型隐患区产生加速沉降趋势,地面人员应重点观测。本研究可为后续分析泸定地震后灾害分布情况及流域内大坝及边坡变形机理分析和灾害预警提供可靠信息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99.
中国近海5个黑鲷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资源,本研究测定了中国近海5个群体(北方海域的营口与崂山群体,南方海域的闽清、大亚湾、东兴群体)各10尾黑鲷线粒体控制区5′端722bp序列以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发现42个单倍型,56个多态位点;群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978~1.000,群体核苷酸多样性为0.0067~0.0116。中性检测和核苷酸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中国近海黑鲷在晚更新世(165~41kaBP)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北方群体与南方群体之间的Fst值为0.1145(P=0.00),表明存在中等程度的分化,建议将中国近海黑鲷作为两个管理单位。  相似文献   
800.
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床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矿岩体受南北向深断裂控制,为辉长岩和辉长岩-辉石岩-橄辉岩两种类型。岩体韵律结构发育,由下而上基性程度不断降低。由于岩浆脉动侵入,韵律结构具多旋回性。钒钛磁铁矿矿层赋存于岩体中下部或韵律旋回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嵌晶结构、镶嵌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岩体的 Fe_2O_3/FeO 比值很高。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和氧逸度估算,岩体在熔融状态时处于氧分压较高的环境之中。熔融实验表明铁钛氧化物熔点高,结晶早。但是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铁钛氧化物与造岩矿物同时结晶。矿床中单斜辉石与钛磁铁矿中的 Sc,单斜辉石与钛铁矿中的 MnO有良好的协变关系。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床不是岩浆晚期矿床,而是岩浆早期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