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华南板块西南缘中三叠统底部普遍发育凝灰岩夹层,但对火山灰的来源存在不同认识。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在早—中三叠世为连续海相沉积,较为完整的火山沉积记录为探讨火山灰的来源提供了基础。本文以右江盆地者堡敢南一带早、中三叠世之交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在剖面测制基础上,对含凝灰岩层段灰岩进行生物地层分析,划分为4个牙形石带,分别为N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Neospathodus waageni—N.abruptus组合带;Neospathodus homeri—N.triangularis组合带以及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由此确定第17层凝灰岩为中三叠统底界凝灰岩。凝灰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属于亚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为右倾轻稀土富集,明显的负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U、Th和Ba等)富集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Ti等)亏损,整体表现出与弧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在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对凝灰岩形成时代进行精确限定的基础上,通过华南板块西南缘中三叠统底界凝灰岩的区域分布、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右江盆地中—下三叠统火山岩层序特征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凭祥—十万大山一带火山岩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2.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53.
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在日本蓬勃兴起。它起步略晚于欧美发选国家,但在新科技的开发应用方面进展迅速,某些尖端产品己名列世界前茅,并以较快于其他发达国家的速度继续前进。80年代后,日本正式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方针.确立旨在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长期目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引人瞩目。近些年来.日本科技的发展已经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工业布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54.
世界内生磷矿地质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生磷灰石型矿床在世界磷矿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内生磷矿可划分为超基性-碱性-碳酸岩类(占内生磷矿储量的90%以上,又分超基性-碱性-碳酸岩型、碱性-碳酸岩型、超基性-碱性岩型、超基性-碳酸岩型、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六亚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类,其它类等三大类。各类矿床主要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岩体形态、产状、结构,矿体与矿石及其主要产地、大地构造位置等都各具特色。以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为指导,通过地、物、化、遥综合手段找矿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矾山岩浆岩型磷(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矾山磷(铁)矿床生成的海西─印支期,各方向深大断裂同时活动,为岩体和矿床源源不断地提供物源;张宣幔枝构造外围拆离滑脱带为其提供容岩空间;岩体在复盖层下的巨厚沉积盖层中分异、演化,同时伴随着印支期开阔宽缓的褶皱。它充分反映了矿床生成于准地台活化初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 200 m; 有机碳(TOC)含量1.0%~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82%~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 孔隙度为2.03%~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 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7.
胶东新城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金矿床是胶东焦家金矿田内发育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通过对该金矿床不同中段、不同勘探线内载金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的研究,厘定了黄铁矿热电导型的空间分布规律,估算了成矿温度及矿体剥蚀率,并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新城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热电导型以P型为主,出现率为70.20%,热电系数集中于180~320 μV·℃-1,N型黄铁矿热电系数集中于-180~-80 μV·℃-1;从矿体顶部到底部,Ⅰ号、Ⅴ号矿体载金黄铁矿热电导型变化规律分别为PN→NP→N→NP、P→NP,整体呈P→N,局部存在波动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80~340 ℃,表明矿床为中温矿床;矿体剥蚀率为49.98%,整体剥蚀程度较低。综合分析提出149~157勘探线和181~193勘探线-630 m往深部以及161~179勘探线-730 m往深部3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8.
广州市登革热时空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着眼于街道等微观尺度,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法,探究登革热时空传播特征;其次结合交叉相关性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分析温度、湿度、气压、用地类型对登革热传播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用地类型交互作用与登革热扩散的关系。研究表明:1)登革热时空传播具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多发生于居住环境较差、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并快速向外扩散;2)登革热发展初期,以输入型病例为主;3)环境较差、老年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交通便捷的老城区是登革热高爆发风险区域;4)温度、湿度、气压对登革热传播存在显著滞后性影响关系,温度、湿度与登革热传播呈正相关关系,气压与登革热传播呈负相关关系;5)居民人口分布与登革热传播关系最为密切,池塘、农田、草地、公共绿地交互地区会增加登革热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9.
观测技术系统的设施构建技术指标认定是观测技术的核心所在,本文结合地电井下观测设施构建工程[1],着重讨论针对观测装置测试的需求、技术指标测试的方法以及认定的过程。文中以具体工程参数为例,给出4项测试结果,讨论了认定依据和认定过程,希望本讨论能对地电井下观测设施建设、指标的认定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