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熊先源  黄玉勇 《四川测绘》2002,25(2):68-69,88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AutoCAD图形数据库结构的探测和识别,实现对不同版本的AutoCAD图形数据库的访问和信息处理,并将其用于测绘工作中。  相似文献   
372.
偏心结构扭转振动研究中几个基本参量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根据工程振动实测观察及结构地震模拟实验中的模态测量结果指出,通常的确定性弹性分析方法中,直接由构件的几何尺寸确定其刚度并进而确定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结构的弹性反应分析和设计,其结果只能代表结构处于完全理想弹性状态时对外界激励的一种理论估计。由此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基于强度及屈服变形的构件刚度的确定方法,进而指出在偏心结构的扭转振动研究中,结构的刚度偏心实际上依赖于强度偏心,并不能随研究者的意愿随意调整。  相似文献   
373.
介形类化石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古湖泊和古海洋的研究、古环境的重建以及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识别化石颗粒的方法费时费力,准确率也有待提高.鉴于介形类化石颗粒的类别具有科、属、种的层次结构,种类数量庞大,所以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识别方法.首先进行目标检测,实现介形类化石的定位与属类划分;之后在目...  相似文献   
374.
陈晨  方媛  黄玉 《国土资源》2013,(7):42-43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3亿亩,已接近全国耕地保有量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事实上,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量不断增加,土地作为不可再生  相似文献   
375.
苏洋  赖锦  赵飞  别康  李栋  黄玉越  张有鹏  王贵文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3-2024020023
作为新兴的测井仪器,岩性扫描测井(LithoScanner)通过获取地层元素含量,进一步获得地层矿物含量,帮助地质学家解决复杂岩性识别等地质学难题。为了充分推广其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 笔者等对岩性扫描测井的原理和解释处理流程进行梳理,并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LithoScanner测井可直接获取地层岩性特征,帮助识别地层界面,并实现页岩等复杂岩性、岩相的准确识别。而脆性矿物含量、有机碳含量等也可被LithoScanner测井准确获取,从而计算地层中的脆性指数和有机碳的含量。LithoScanner测井可以探测黄铁矿、煤层等特殊矿物组分,因此可以辅助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评价。最后指出LithoScanner测井与相应的岩芯和实验数据进行比对,提高LithoScanner测井的可靠性。研究有助于将LithoScanner测井中蕴含的大量地质信息进行挖掘与解读,并消除该资料应用中的一些误区,从而推广LithoScanner测井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76.
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宁强地区的大安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但其形成时代却有一定的争议,成因及地质意义尚未明确.对大安花岗岩体进行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12.3±1.6 Ma和212.48±0.43 Ma,属晚三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相对高硅(67.61%~69.02%)、高Al2O3(16.14%~16.80%),Na2O > 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和轻稀土元素,Eu负异常不明显,强烈富集Sr(538×10-6~907×10-6)和亏损Y(3.10×10-6~3.90×10-6),高Sr/Y比值(138~291),表现出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大安花岗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期伸展体制下,由于地幔物质上涌带来的热量导致加厚基性下地壳脱水熔融,形成了具有埃达克质性质的岩浆.   相似文献   
377.
砂土及完整性较差、黏聚强度较小的破碎岩体中,浅埋隧道地层拱作用机制随地层变形发展而变化,受此影响隧道松动土压力也相应变化。常规方法忽略了地层拱不同阶段力学机制的不同,同时未考虑剪切面转动与大主应力旋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能解决浅埋隧道地层能否成拱、地层拱何时贯通至地表以及地层拱发展对隧道松动土压力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渐进地层拱力学模型以反映不同阶段地层拱的力学机制;其次,同时考虑主应力旋转、剪切面转动及二者相互关系,确定拱内土体应力分布;随后,优化了传统主应力偏转与地层差异沉降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渐进地层拱对隧道松动土压力的影响。改进方法结果与传统方法结果及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隧道初始松动压力、随地层变形发展的松动压力以及地层拱贯通至地表时的极限变形等关键参数。最后,对下北山超大跨浅埋隧道的研究说明了改进方法的实用性。结论显示:(1)初始松动压力为初始松动区内土体重力,初始松动区范围不受覆跨比影响,而受地层强度影响,随内摩擦角增加而减小;(2)最大拱效应阶段以后,松动土压力随地层变形发展而增加,深埋、小跨度隧道( )增长速率较慢,反之较快;(3)极限变形随覆跨比、内摩擦角增加而增加,深埋、小跨度隧道地层拱效应更明显;(4)对于下北山隧道,初始地层拱存在,初始松动土压力为0.37 ,极限松动土压力为0.41 ,最终松动土压力为0.54 ,隧道变形应控制在5.7%以下避免地层拱贯通至地表。  相似文献   
378.
陈壑冰 《中国地名》2009,(12):12-13
地名是人们赋予个体地理实体的指称。“地理实体”一词应当可以囊括地方、地点、地物、地域等概念,他们都是具有地理属性的三维空间的实体;“指称”一词,就是人们用来指代个体地理实体的名称。它是人们对客观地理实体的反映和认识,是经过人们在命名时的一个思维的过程后,人们赋予所指代地理实体名称有别于其他地理实体的不同的语言文字代号。  相似文献   
379.
喜山期的干气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古油藏气侵作用是导致油气分馏形成凝析气藏的重要原因,前人关于塔中地区气侵的研究多为定性描述,而定量化的研究较少。以处于塔中Ⅰ号坡折带内带的塔中83井区为研究对象,剖析研究区的成藏地质条件,总结其油气性质、组分特征,进而开展原油样品正构烷烃定量测试,计算研究区不同油气藏的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率Q,对其气侵强度进行了定量化评价。正构烷烃损失率Q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气侵(Q变化范围为12%~86%),气侵强度在平面上表现出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小,剖面上由下向上逐渐变小,同时,气侵导致油气性质改变,原油中的低碳数正构烷烃溶于气相,脱离油相形成与凝析油伴生的高含腊量原油,证实了沿塔中82走滑断裂和塔中Ⅰ号断裂交汇部位充注的高-过成熟度干气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气侵作用,为该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定量证据。  相似文献   
380.
甘肃是中国西部造山带发育的省份之一,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发育,有太古宙—早元古代中、高级区域变质岩系构成的稳定克拉通,有显生宙时期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北山、祁连山、秦岭等古生代造山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混合岩、混合岩化岩石。根据混合岩化的发生、发展及地质环境可将混合岩化分为区域性混合岩化、边缘混合岩化、断裂带或构造带混合岩化。根据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程度可分为混合岩化的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初步总结了区域混合岩、注入混合岩与构造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对比了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特征及在甘肃的分布、岩石学变化,分析了混合岩—混合花岗质岩石演化特征,对甘肃混合岩及混合岩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前人将大片的具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视为混合岩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而仅仅按混合岩化程度进行的混合岩化分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