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2.
在铀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天然放射性辐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是建设单位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梅河高速公路沿线的放射性环境地质特征,介绍了多种辐射监测方法、如何计算施工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及对超标地段采取的防护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3.
首次对延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田内产出的燕山晚期花岗杂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的3组锆石谐和年龄数据,分别为98.4~109.0Ma〔加权平均值为(104.6±2.5)Ma,n=10,MSWD=0.71,置信度0.70〕、98.3~108.3Ma〔加权平均值为(106.7±1.6)Ma,n=12〕和104.4~118.8Ma〔加权平均值为(111.7±2.8)Ma,n=12〕,指示它们的岩浆侵位时限在112~104Ma之间,相对侵位时序为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到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考虑到它们在成矿元素和地质上与矿化的密切程度以及控(容)矿断裂的张扭性特征,进而确定大规模的金铜矿化应发生在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之后,闪长玢岩之前,或在104.6~102.1Ma之间,成矿环境应处于早白垩世晚期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大陆边缘俯冲消亡、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燕山造山期末的走滑、伸展构造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44.
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性能的倍增,接收机内数字集成电路规模日益庞大,仿真验证能力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庞大、功能复杂的数字接收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的瓶颈。仿真验证作为芯片前端设计验证的重要环节正不断进步,传统的卫星导航接收机使用的NC-Sim、ModeSim等软件仿真的速度劣势尽现,难以胜任大数据量仿真验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加载Chip-Scope在线仿真验证虽然速度很快,但是可见波形少,存储数据长度有限,无法设置触发条件,每次修改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综合、布局布线,无法适应现代数字卫星导航接收机集成电路开发的需求。为适应北斗导航接收机数字基带芯片的开发需求,设计了一种采用Palladium硬件仿真加速器的卫星导航接收机通用验证平台,实时接收基带数据,完全模拟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的实际状态。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而言,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综合时间最短、仿真时间最少、所有信号波形可见、数据存储长度大、触发条件可灵活配置的卓越性能。  相似文献   
45.
简述了鲁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兵马沟组的特征,分析了地壳演化历程,认为兵马沟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环境,并有向港湾到滨海过渡的迹象。燕山晚期三门峡-鲁山断裂带的向北逆冲推覆,导致兵马沟组呈倒转产状。通过对济源、伊川、鲁山、舞钢分布的兵马沟组进行对比,认为兵马沟组沉积时具陆在北、海在南的古地理格局。兵马沟组与上覆地层汝阳群云梦山组或五佛山群马鞍山组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期间发生过地壳抬升,兵马沟组不宜归入汝阳群或五佛山群,应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这对完善华北乃至中国地层年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绿竹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中探明的一个铅锌矿床,在勘查工作中,通过激电扫面和激电测深,缩小了找矿靶区,发现了深部有铅锌矿体赋存,预测了矿体的形态、产状,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对激电方法在铅锌矿床勘查中应用的研究,有助于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47.
盐沼潮滩作为滨海湿地的一个重要类型,为河口海岸地区提供了多种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生态价值,其地貌演变规律的认知是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回顾国内外近一个世纪以来针对潮滩动力地貌过程的研究工作,发现研究热点已逐渐从传统的研究潮滩水-沙-地貌相互作用过渡到探索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作用与动力、地貌之间的互馈机制,涉及海岸动力学、地貌学、沉积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归纳了盐沼植被与潮滩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常用的盐沼潮滩地貌演变模拟手段及取得的机理认知,并提出今后在生物作用、陆海耦合动力地貌模型研发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罗贤冬  王伟  安邦  唐伟  陈雷 《华东地质》2021,(2):210-216
土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特征,安徽省潜山县划分为7类成土母质。该文对不同成土母质、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8 116件土壤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潮土的Cu和Zn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棕壤的Mo和Se平均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在相同土壤类型,不同成土母质之间微量有益元素含量的差异性较大;在不同土壤类型,相同成土母质体内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趋于一致。原位风化情况下,成土母质来源于地质背景区基岩风化,土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丰缺取决于基岩类型;非原位风化情况下,成土母质如河流冲积物类母质,形成的各种类型土壤元素含量变化较大。部分土壤类型如潮土和棕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由土壤类型决定。以地质背景为基础的成土母质与土壤类型综合影响潜山县土壤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49.
国内外实践证明,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勘查手段之一。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的技术问题往往被忽视,造成其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严重制约了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发挥。笔者仅就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粗浅认识,对影响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效果的7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中,矿集区内出露有泥盆纪、石炭纪地层,同时发育大量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体。目前的研究显示,矿集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体在其内部及其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发育有强烈的热液蚀变和Cu-Mo矿化。通过对区域内燕山期岩体的矿物学研究表明:岩体发育有大量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部分已发生蚀变;黑云母是原生的镁质黑云母;角闪石主要属于浅闪石和镁角闪石;绿泥石主要是铁叶绿泥石,同时岩体中还发育有榍石、磷灰石等矿物。根据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可判定山柞地区的燕山期岩体是形成于造山带环境具有壳幔混溶特征的I型花岗岩;各岩体的结晶温度大致相同,在701~789℃之间;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根据绿泥石估算出岩体的热液蚀变温度在250~355℃,说明形成蚀变的热液流体属于中高温/中温热液流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在形成环境、岩浆源区及氧逸度方面与典型的大型、超大型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特征,而且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的黑云母在TiO2、Al2O3和CaO含量及K/Na、Mg/Fe、Mg/(Mg+Fe3++Fe2++Mn)及(Fe3++Fe2+)/(Mg+Fe3++Fe2+)比值与典型矿床具有一致性。但是山柞地区出露的燕山期岩体的黑云母的Ti、Si与AlⅣ+AlⅥ、Fe3++Fe2+的特征与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的黑云母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磷灰石中F、Cl和S等挥发份成分,尤其是其中SO3含量明显低于典型矿床成矿岩体,表明成矿岩体氧逸度相对较低,这对于Cu/Mo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沉淀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普遍形成于较大的深度,也是不利于其形成大规模矿化。总体上,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燕山期岩体与典型的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相比,既有部分有利的成矿条件,也有一些不利条件,虽然难以形成大型矿床,但仍具有形成中小型矿床的潜力,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依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