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随着我国西部输电线路工程的快速发展,杆塔基础抗拔问题日益突出,岩体的破坏模式、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岩体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桩侧摩阻力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对岩体破坏形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拟合,得到了统一的函数描述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上覆土嵌岩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对该计算方法作了简化分析,将积分计算值和简化计算值分别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土嵌岩扩底桩的软质岩破坏模式为喇叭型曲面,可用统一的幂函数形式进行描述。简化计算方法的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新方法对西部山区杆塔基础的抗拔设计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川西南山地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2年8月30~31日发生在凉山州北部的一次致洪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诊断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由两高之间的切变和较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区位于能量锋南侧,中低层不稳定能量丰富;垂直方向上相对涡度显著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并伴随强烈的上升运动成为暴雨发生重要的动力条件;显著增大的水汽通量与强水汽辐合是大暴雨天气发生的重要水汽条件。MCS维持时间较长且稳定少动是导致暴雨的直接原因;近地层的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强对流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极端降水特征和演变规律对流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长期逐日高分辨率卫星降水数据,结合统计显著性检验构建无向网络和有向网络,分别编码极端降水的连接与传播,以珠江流域片为例,分析极端降水的空间特征与时间规律。结果表明:西江流域有最大的极端降水发散源和汇聚地,红水河、黔浔江、左江交界处度中心性大于0.5,韩江流域和东江上游平均传播距离超过400 km,根据最大5%聚类系数辨识出五大流域极端降水中心;空间上,存在韩江流域、东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中心,长安-桂林场次中心来自柳江流域中心,海南岛中心对珠江流域片有传入影响;时间上,极端降水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从珠江流域片向韩江流域、东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中心传入,在6月上中旬从韩江流域、东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柳江流域中心向红水河、柳江、黔浔江及左江交界处传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网络Voronoi图对中心设施影响范围的空间划分和多目标微粒群的智能搜索提出了一种空间选址的技术方法。城市功能设施的选址往往受到交通网络的影响,而且涉及多个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利用最短路径分析构建的网络Voronoi图来模拟设施的辐射影响范围,并根据其他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使用经过粒子记忆体和遗传交叉机制改进的多目标微粒群算法智能地搜索设施的空间布局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在交通网络和多个约束条件影响下的有限个功能设施的较优布局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中,对多次模拟结果进行评估是提高模拟精度的重要方法,辅助规划决策者制定更科学的规划方案。为此,提出了基于Moore邻域的图像差异性评估方法,构建了栅格图形差异性测度指数,通过K-Means聚类方法与最适置信区间法相结合的聚类离群区检测方法验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性,并与传统的局部加权Kappa系数相比较。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土地利用模拟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栅格图形差异性测度指数能够有效过滤因模型不确定性导致的模拟结果差异,科学辨别栅格变化区域,减少冗余信息,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防洪保护区溃堤及漫堤洪水演进数值模拟面临复杂计算域、河道-防洪保护区洪水耦合作用等问题,建立了基于侧向联解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构造并求解Riemann问题实现一维-二维模型耦合,有效克服了基于堰流公式的传统方法难以处理模型间动量交换的缺点,也避免了堰流公式中流量系数选取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时间步长自适应匹配方法,解决了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时间步长不一致问题.算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河道-防洪保护区耦合系统中漫堤洪水和具有任意溃口形状的溃堤洪水演进过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现增加趋势.通过构建表征复合高温干旱重现期变化的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复合高温干旱变化的归因方法,并利用1921~2020年月气温和月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量化降水变化、气温变化和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变化这三种驱动因子在中国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变化、降水变化、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变化对干旱高温复合事件变化的贡献依次递减.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外的区域均导致复合事件增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降水变化是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北部、青海和甘肃地区复合事件减少的重要原因;降水-气温关系则与其他驱动因子一起导致了在华南地区复合事件重现期的缩短和华东、西北部分地区复合事件重现期的增加.与此同时,降水和气温的均值趋势与离散程度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重现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