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发生在川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利用24小时加密雨量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采用Barnes滤波方法及天气学诊断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槽后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环境场下,中尺度低压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不仅为川东北暴雨提供丰沛的水汽,同时也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发展提供能量来源和有利的动力条件;大尺度环境场为暴雨提供水汽来源及能量,而中尺度系统在层结不稳定触发下释放潜热产生对流,并为水汽的辐合和向上输送做出贡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配置,有利于暴雨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FY-2E逐小时TBB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湘中地区2010年5月12-13日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试图从多角度揭示这次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南支槽,中低层切变以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作为暖湿气流的载体,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冷空气侵入高能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是触发暴雨不稳定能量释放的热力机制;z-螺旋度的空间分布能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特征,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与低层正涡度的空间结构,有利于高低层形成"抽吸作用",从而使上升运动得到发展和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高分辨率的云顶亮温TBB资料对降水的强度及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FY-2E逐小时TBB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湘中地区2010年5月12—13日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试图从多角度揭示这次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南支槽,中低层切变以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作为暖湿气流的载体,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冷空气侵入高能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是触发暴雨不稳定能量释放的热力机制;z-螺旋度的空间分布能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特征,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与低层正涡度的空间结构,有利于高低层形成“抽吸作用”,从而使上升运动得到发展和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高分辨率的云顶亮温TBB资料对降水的强度及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2年8月16~19日成都地区出现短时、局地暴雨、特大暴雨的异常强降水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和客观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造成此次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西部沿山一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变是这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中低层维持偏南气流,暖湿气流西进北抬,低空急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中低空的水平风切变不仅为暴雨提供了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对水汽的水平辐合和垂直输送非常有利;另外,强对流云团的生成、移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密切相连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1°×1°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3年6月发生在低纬高原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500hPa流场两高辐合形成的鞍型场是MβCSs发生的有利的环流条件;700hPa孟加拉湾气旋和中心位于湖北的反气旋外围偏南气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500hPaβ中尺度扰动和700hPa气流辐合是MβCSs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低层暖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剧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的耦合、高能高湿的不稳定能量、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诱发中尺度对流系统;本次强降水过程MβCSs的生命史较短,较强不稳定能量的迅速释放是本次降水突发性强、强度大、历史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陕西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2011年7月5~6日陕西南部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云顶亮温北边界的等值线密集区;沿海至陕西建立起水汽和温湿能的输送通道,高温高湿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不同暴雨阶段的中低层大气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暴雨发展维持的重要机制;对流层低层较大的垂直螺旋度东侧可能预示着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北地区东部的持续大暴雨过程成因及预警指标,利用2010年7月22~23日500~700hPa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影响系统和西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结果得到: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河套地区环境场的演变高压外围低涡发展及维持,是这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影响天气系统,700hPa强盛的水汽场输送场与汇聚作用为这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随着500hPa河套地区低涡-切变辐合系统的准静止维持造成这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大暴雨前1.5~9.7km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东南风场与西南风场的切变,风向随高度顺转,对应持续的暖平流;天气雷达强度回波反射率因子≥40dBz,暴雨期间维持少变;径向速度回波的水平辐合和气旋性涡旋运动与河套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对应一致;垂直液态水含量≥35kg.m2的雨团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云顶回波高度维持在8km以上,对监测预警持续大暴雨天气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WRF3.5模式对2013年5月15-17日发生在广东的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大暴雨强降水时段中尺度系统的动力机制、热力条件及演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WRF3.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暴雨过程的强降水中心、降水强度及雨带分布的变化趋势。稳定的"两槽一脊"形势是大暴雨发生的有利背景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配置及其耦合产生次级环流,同时地形对迎风坡的西南气流有阻滞和抬升,是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爆发的南海夏季风输送的充沛水汽在强垂直运动和弱冷空气作用下释放的大量能量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热力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在次级环流的作用下向低层侵入,与上升的暖湿空气相互作用,促使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的释放和发展,是大暴雨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大尺度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效果进行验证,选取2013年6月29日至7月2日发生在川东遂宁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使用WRF中尺度模式进行雷达资料的同化模拟试验,并使用模式输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资料使短时间窗口的四维变分同化成为可能。同化结果能很好地改善由地形和初始场误差等因素带来的模拟缺陷,模拟输出场能完整再现整个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副高西南侧低空急流带来的海上水汽与南亚季风自南向北带来的水汽共同构成了本次过程稳定的水汽供应通道。中β尺度涡旋的不断生消交替形成了该次暴雨过程的3次降水阶段。垂直方向不稳定能量的快速累积,缓慢释放以及垂直方向强的水汽输送交换,是造成该次过程降水时间长,量级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0年华北区域中尺度暴雨监测联防业务试验期间的获得的较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0年8月中旬的一次影响山东强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初步的天气学分析和中尺度分析,指出了直接造成这场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环境条件,文中重点讨论了中尺度天气系统及云团与雨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We have made progress in medico-chemical geography as follows: the correlative law of organism with geochemical environment; the geochemico-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elements; the types of formative cause of biogeochemical provinces in China; the parabolic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ents of iodine in drinking water and prevalence rate of endemic goiter; the discovery and proof of the low selenium zone in China; the successive discovery of endemic fluorosis of the types of pollution from burning coal, drinking high fluoride tea and high fluoride table salt from the year 1978; the study on chemical geography of schistosomiasi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Atlas of Endemic Disease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电法勘探在寻找浅层地下水时,主要利用含水地质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来间接找水,通过综合分析日照市不同地下水类型50余例物探找水定井资料,总结了其含水层的测深曲线特征,若围岩为高阻,则含水层曲线特征表现为平缓上升或变异下降;若围岩为低阻,则含水层曲线特征为明显上升段。对于含水性特征不明显的,开展激发极化法多参数测量,依据视极化率、半衰时等参数综合判断。对于日照市丘陵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的不同电性特征,选择利用联合剖面法寻找含水构造,多参数激电测深法确定储水构造位置,经验系数法推断富水地层深度,能够快速、高效的确定井位,为今后日照市丘陵区的找水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污染问题加剧,山东省烟台市观水镇生活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寻找优质地下水缓解当地居民用水问题。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实施探采结合井、抽水试验和水质化验等手段,初步查明了观水镇及附近区域的蓄水构造类型及赋存规律,圈定了优质地下水的富水地段,论证了白垩纪基岩裂隙水供水可行性,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家岭金矿地处鲁西泰莱断陷与鲁村凹陷之间的隆起地带,矿体发育于铜冶店孙祖断裂上盘下接触面的构造蚀变带中,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技术手段圈定了物化探异常,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进而发现高家岭金矿,矿体平均品位5.61×106,预测金矿金属量6788kg,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区内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对类似地区金矿的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必然影响学校现代教育的发展。通过阐述发展学校电化教育的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镓是煤中可利用的伴生元素之一。通过研究我国煤田中镓的分布特点,将其在煤层中的富集情况划分为区域富集和全段富集,并从煤岩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对比等方面分析得出镓在顶底板附近煤层富集时,与煤灰产率、灰中w(Al2O3)等多为正相关关系;当镓富集于其他位置时,该相关性不明显。对相应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的对比分析表明,无机矿物和有机物质对镓在煤中富集有不同的作用意义,在以无机成矿作用为主的背景下,强调有机质在镓的富集初期具有重要作用。煤中镓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后期地下水等作用对其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毗邻江苏省,前者是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城市,后者则是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形势的差异使得二者在保障用地的措施做法上产生了差别.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南通市和扬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化解用地矛盾的做法,并与临沂市作了比较,借以提出了可供经济欠发达地区借鉴的保障发展用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中 《国土资源》2005,(8):8-18
∷中国大地上有近20万座矿山. 中国大地上有近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这些城镇被称为"矿城".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土地勘测定界的专业背景知识及MapSUV的相关信息,阐述了MapSUV系统在惠民县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以及外业获取数据及内业处理的主要工作方法,最后对该系统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区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城区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愈发显现。同时城区内大片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影响着城市化能否顺利实施,为了破解这一城市发展难题,青岛市国土部门创新思路,探索实施新的城中村土地征用(收)办法,全方位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城市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