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气溶胶激光雷达由于系统设计、观测场地气候条件、反演过程中参数选取等因素不同,每次测量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参数质量不一致,可信度难以评估,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其在气象、环保等领域业务化应用。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激光雷达气溶胶光学参数质量的因素,开发了一套气溶胶光学参数质量可信度评估算法。采用科学、合理的评分和权重分配方案对激光雷达每次测量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参数质量可信度进行评估。本文主要讨论对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气溶胶光学参数的质量评估,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波长为532 nm的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为例,对所提出的质量可信度评估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区分出不同激光雷达在不同观测场景下每次测量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参数质量可信度,具备为气溶胶激光雷达业务化应用提供可靠性评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
四川龙门山中段早埃姆斯期生态地层及古环境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龙门山中段白石 苟家大型飞来峰内早埃姆斯期的甘溪组分布及岩性特征。首次将甘溪组划分为两个生态地层单元 ,即Anetoceras Plectodonta群落及Dicoelostrophia Eosophragmophora群落 ;指定了群落的层型剖面 ,分析了各群落的生物组成、丰富度、生态特征及生态环境。认为区内早埃姆斯期属深水陆棚至深水盆地沉积环境 ,为龙门山区泥盆纪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3.
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山  赵兵 《矿物岩石》1999,19(3):82-85
龙门山中-南段前陆盆地变形区,后山褶皱推覆带和滑覆飞来峰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它是在古生代扬子板块西缘稳定大陆边缘陆棚沉积建造的基础上经历印支运动以来多次变形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通过1:5万生态地层填图试点,总结了生态地层剖面测制、生态地层基本填图单元--群落的建立以及生态地层填图的具体步骤和工作方法.将研究区内作为生态地层填图试验的以泥盆系为主的沉积地层划分为12个古生物群落,通过填图查明了各群落空间展布及时限,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85.
琼东南盆地区的地壳密度与岩石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岩石组成是理解地壳岩石圈演化的重要约束.我们以琼东南盆地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为约束,正演拟合布格重力异常分布,获得了琼东南盆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模型.然后,对地壳密度模型进行温压校正,结合地壳速度模型以及全球常见地壳组成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推断了琼东南盆地区5个凹陷上地壳岩石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地壳岩石密...  相似文献   
86.
四川雅安-丹棱地区蓬莱镇组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描述了丹陵县石桥乡唐湾蓬莱镇组实测地层剖面,讨论了雅安-丹陵地区蓬莱镇组的岩石地层及岩相组合特征,分析了该组岩性-岩相的横向变化规律.认为该区蓬莱镇组由湖泊沉积相及湖白三角洲沉积相组成,在区内蓬莱镇组地层中建立了一个轮藻即Porochara maedleri-Aclistocharayunnanensis组合带,将蓬莱镇组归属于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87.
谭梅  赵兵  周冰洋  张晓诗 《地质通报》2016,35(6):979-988
黔北大方地区二叠纪及三叠纪地层发育,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发现12~14cm厚的界线粘土,在界线粘土层之上还发现3~4层5~18cm厚的火山事件粘土层。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事件粘土及松子坎段底部火山事件粘土岩(绿豆岩)均具有高的K_2O和MgO含量;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关岭组松子坎段底部绿豆岩相似,与沙堡湾段事件粘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也十分相似,Eu异常较明显,说明界线粘土及事件粘土成因均与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界线粘土比事件粘土具更明显的Eu异常,部分界线粘土还具有Ce异常。二叠系—三叠界线粘土、事件粘土及关岭组绿豆岩的源区均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长英质火山岩区,为酸性的长英质火山岩喷发(火山灰)沉积的产物,而沙堡湾段及九级滩段正常沉积泥岩的源区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长石砂岩岩区。界线粘土中,大部分微量元素与事件粘土及关岭组绿豆岩中对应微量元素的含量相近,但其中的Th、Y、Nb、Cd、Ga、In、Ta明显高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事件粘土及绿豆岩,推测事件粘土与少量宇宙事件外来物质的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88.
介绍硐壁应力恢复法在深切河谷岸坡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经济、受施工条件影响小、可多点连续测试的原位地应力测试方法能够进行岸坡浅表生改造带内地应力测量,弥补其他地应力测试法不足。以西南某水电站为工程实例,采用硐壁应力恢复法开展坝址区岸坡地应力系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浅表生改造带内地应力表现出随硐深增加呈波状起伏特征,依据地应力波动曲线可将岸坡由表及里进行地应力分带,划分为地应力降低带、地应力增高带、地应力波动带及地应力平稳带,可为风化卸荷带划分提供量化依据,地应力测试结果符合深切河谷岸坡地应力分布规律,能够满足进行全场地应力分析需要,硐壁应力恢复法适用于深切河谷岸坡浅表生改造带内地应力测试。  相似文献   
89.
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剖面描述和岩石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筇竹寺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石龙洞组和陡坡寺组。孔明洞组采用石龙洞组一名,同时对筇竹寺组、阎王碥组及陡坡寺组进行细分,并讨论了各组段的空间变化规律。首次将该区寒武纪地层划分为四个层序、一个超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的组成和时限。认为该区寒武纪地层具明显的东西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0.
根据江苏-南黄海地区1500 ̄1996年M≥6强震活动和时间分布特征,应用有序性分析,可公度性分析和强震丛集性等方法对该区6级强震趋势预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本区依然存在6级强震的危险,下次M≥6强震有可能发生在2002 ̄200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