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数字正射影像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数据之一。根据生产单位数据现状和对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的需求,本文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纹理和属性特征,提出了利用影像多尺度特征的DOM不可见水印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小波分解和Harris特征算子提取影像多尺度特征,确定多水印的最佳嵌入区域;再利用扩频化的DWT算法嵌入不可见数字水印;最后利用影像属性信息辅助提取水印。本文从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和鲁棒性分析3个方面评价了嵌入水印影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有效地在DOM上嵌入多个不可见数字水印,多水印嵌入和影像属性信息相结合提取水印的策略极大提高了水印鲁棒性和水印检测成功率,可以满足实际生产对水印不可见性、安全性、高效性和鲁棒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城区和山区等测区航空摄影时,地表起伏对相片重叠度的影响很大,航线设计时必须考虑.本文首先推导了一个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地表起伏对重叠度影响公式.然后,借鉴目前已有的重叠度计算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区边缘的重叠度计算方案,并将它应用于计算相片和立体模型的实际重叠度,以此来敷设航线.最后,基于地表起伏较大的汉口地区DSM...  相似文献   
13.
SWMM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GIS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建模中的作用,以武汉市东湖流域为例,研究基于G1S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的应用和方法。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检测数拟合度很高,为模型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WHCORS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WHCORS建设过程中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系统一年来的主要应用推广情况,分析了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结合今后将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系统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CORS系统的应用拓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戈壁地表沉积物组分呈多峰态分布的特征,研究其全粒径分布模式是认识戈壁成因及形成过程的基础。目前粒度分布模式(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等)难以正确表达呈多峰态的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本文利用单调递减函数Pdi)=Cdi-μexp(-di/Dc),对戈壁地表沉积物粒度的全粒径分布模式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该函数能够反映出戈壁地表沉积物组分的全粒径分布特征,拟合优度R2>0.99,参数C值范围为52.64~166.75,μ为-0.083~0.108,Dc为0.103~2.336;(2)在分选作用下,以富沙组分为主的戈壁地表,跃移组分含量高,μ值、Dc值偏小,以富砾组分为主的戈壁地表,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高,μ值、Dc值偏大;(3)全粒径分布模式参数值可以揭示洪积扇戈壁的分选沉积特征,为解析戈壁地表的成因以及风蚀风积作用提供新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6.
戈壁沉积物组分结构具有分形特征,能否利用分形特征及其变异性指示戈壁地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风沙作用目前认识不足。通过计算内蒙古苏宏图戈壁地表表层沉积物的分形维数值并分析了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分形维数值随0.050~0.179 mm跃移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0.179~20.919 mm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风为塑造戈壁地貌的主导因素,戈壁沉积物分形值小于冲积、洪积作用下的泥石流沉积物(2.630~2.738),大于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黄土沉积物(2.122、1.930)。风力使戈壁形成“均质面”,空间变异程度为中等空间相关性(32.8%):主导上风向裸露戈壁地表,沉积物以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为主(平均含量59.88%),分形维数均值为2.39;下风向半荒漠戈壁地表,沉积物以跃移组分为主(平均含量46.96%),分形维数均值分别为2.45、2.48,受主导风影响较弱的山间砂砾质地表,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较多(平均含量58.22%),分形维数均值为2.46。分形及其变异性指标可反映戈壁沉积物组分变化中的风沙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勘测单位效益增长的促进因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此来阐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成为城市勘测单位效益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HBCORS建设的构想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HBCORS系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HBCORS系统建设的原则、系统规模等总体构想,并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基准站分布初步设计;还分析和研究了HBCORS系统建设过程中基准站选址、数据通信、信息异构、三维基准框架统一与坐标转换等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实验目的奇村观测井水样与空白样汞测值一直保持着近乎完全一致的形态,针对空白样与观测井水样汞含量一致的矛盾,通过分析,进行了实验,试图通过实验找出其中的干扰因素,为正确使用观测资料及改进观测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60-2017年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② 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站高达156.1,而阿拉善高原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缘C值为20~30;西南部合黎山一带C值下降至30~35。③ 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春季和夏季的C值之和约占全年的62.6%。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表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1990年发生突变。拐子湖站年C值增加趋势显著,其余各站年C值均显著下降。风速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决定性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