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1.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混杂岩是造山带内最常见的地质体和最基本的大地构造相单元,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可作为一定比例尺(1∶25000或更大)的地质填图单元,并由块体和基质共同构成的内部无序的岩石混杂体。混杂岩的形成和就位构造环境不一致,并非所有混杂岩都具有古板块构造格局指示意义。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可作为古洋盆和汇聚板块边界的直接判别标志,其结构、组成与时空配置共同记录了古大洋板块地层系统发展及大陆地壳侧向与垂向增生历史。以大洋板块地层、海山理想层序和蛇绿岩"彭罗斯"层序模型为指导,专题地质填图是揭示造山带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结构、组成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与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这可为洋-陆转换研究及提高造山带结构深化认知程度提供直接证据,同时指导混杂岩相关矿床勘探与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三江北段治多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显示该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治多县东北部巴颜喀拉岩区内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为(212.38±7.1)M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96.8±0.3)Ma:治多西南部分布于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石英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15.4±0.8)Ma。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可以初步确定这些地区晚印支—早燕山阶段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岩浆具有多源区特点,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全岩Nd同位素资料。阿斯合塔岩体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散分布,主要介于248~232Ma,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3.0±1.1Ma和246.3±1.0Ma。岩石具高SiO2(76.56%~77.70%)和K2O+Na2O(7.81%~8.50%),低Fe2O3T(0.50%~0.73%)和MgO(0.003%~0.072%)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94~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09,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 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 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 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 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 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 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 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杂多县特龙赛等地首次厘定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该火山岩形成于陆相环境,由4个爆发一溢流相火山韵律组成一个完整的火山旋回。这些火山岩主要由强蚀变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屑晶屑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等组成,TiO_2含量(1.33%~1.76%)与峨眉山低Ti玄武岩相当,MgO含量较低(2.23%~7.52%,平均为5.02%),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16~13.44,平均为6.5),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85~1.02,平均0.96),Nb、Ta轻度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各种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陆内裂谷区。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晚古生代时整个羌塘地区很可能处于一种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地区物质组成复杂、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现保存的建造物质记录了从古元古代以来该区发生的地质事件,在多次洋陆转化中中泥盆世—中三叠世造山阶段尤为重要,同时也是该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主要时期之一,长期以来缺失二叠纪火山岩记录。最近开展的1∶25万大灶火幅区调工作新发现一套中酸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组合,用LA-ICP-MS技术测得次流纹英安岩锆石U-Pb年龄为254.7±0.6Ma。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对比,将这套陆缘弧环境下喷发的火山岩命名为晚二叠世大灶火沟组,主要分布在大灶火沟—万保沟一带,地层严格受昆南断裂控制,出露面积大于74km~2。这一发现不仅为东昆仑岩浆弧长期争论的是否存在二叠纪火山岩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而且填补了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火山岩地层的空白。东昆仑地区从二叠纪开始昆南洋向北俯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碰撞型花岗岩,大灶火沟组火山岩的形成标志着晚二叠世东昆仑处于区域性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20.
阿多霓辉石正长岩是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的碱性侵入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霓辉石、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侵入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心的白榴石霓辉石正长岩为典型的碱性岩,而边部或呈岩脉状出现的霓辉石正长斑岩为酸性程度较高的霓辉石正长岩,岩石具有富钾、高硅和低铁镁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无Eu异常。霓辉石正长岩侵入于早—中侏罗世雁石坪群中,上新世曲果组不整合于其上。在黑云母霓辉石正长斑岩中获得了10.71Ma±0.08Ma和11.26Ma±0.16Ma正长石和黑云母的Ar39/Ar40坪年龄,其侵位时代为中新世。构造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这表明在10Ma左右青藏高原处在构造体制转换时期,这些碱性岩是造山带崩塌早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